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4:29:49  浏览:827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国土资源部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已经2012年12月11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徐绍史

  2012年12月27日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2012年12月11日国土资源部第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土地复垦的有效实施,根据《土地复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土地复垦应当综合考虑复垦后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生产建设活动造成耕地损毁的,能够复垦为耕地的,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

  第三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明确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土地复垦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铁路、交通、水利、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和行业指导监督。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土地复垦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 除条例第六条规定外,开展土地复垦调查评价、编制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确定土地复垦工程建设和造价、实施土地复垦工程质量控制、进行土地复垦评价等活动,也应当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补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复垦工程建设和造价等标准。

  第五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土地复垦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对土地复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和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土地损毁、土地复垦等数据信息。

  

  第二章 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

  

  第六条 属于条例第十条规定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者采矿权申请手续时,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的要求,组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随有关报批材料报送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具体承担相应建设用地审查和采矿权审批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土地复垦义务人报送的土地复垦方案进行审查。

  第七条 条例施行前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手续或者领取采矿许可证,条例施行后继续从事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损毁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完成土地复垦方案的补充编制工作,报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第八条 土地复垦方案分为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和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依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以及由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登记的采矿项目,应当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其他项目可以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第九条 生产建设周期长、需要分阶段实施土地复垦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应当包含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跨县(市、区)域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在土地复垦方案中附具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和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应当明确土地复垦的目标、任务、位置、主要措施、投资概算、工程规划设计等。

  第十条 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受理土地复垦方案审查申请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根据论证所需专业知识结构,从土地复垦专家库中选取专家。专家与土地复垦方案申请人或者申请项目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要求回避。土地复垦方案申请人也可以向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专家回避。

  土地复垦方案申请人或者相关利害关系人可以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向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查询专家意见。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提供查询结果。

  第十一条 土地复垦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由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最终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方可通过审查:

  (一)土地利用现状明确;

  (二)损毁土地的分析预测科学;

  (三)土地复垦目标、任务和利用方向合理,措施可行;

  (四)土地复垦费用测算合理,预存与使用计划清晰并符合本办法规定要求;

  (五)土地复垦计划安排科学、保障措施可行;

  (六)土地复垦方案已经征求意见并采纳合理建议。

  第十二条 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土地复垦方案审查意见书。土地复垦方案审查意见书应当包含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有关内容。

  土地复垦方案未通过审查的,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土地复垦义务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办理建设用地或者采矿审批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因生产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规模等发生变化,或者采矿项目发生扩大变更矿区范围等重大内容变化的,应当在三个月内对原土地复垦方案进行修改,报原审查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四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不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十三条规定补充编制或者修改土地复垦方案的,依照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在实施土地复垦工程前,应当依据审查通过的土地复垦方案进行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将土地复垦方案和土地复垦规划设计一并报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要求,与损毁土地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双方约定的银行建立土地复垦费用专门账户,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资金数额,在土地复垦费用专门账户中足额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预存的土地复垦费用遵循“土地复垦义务人所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管,专户储存专款使用”的原则。

  第十七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与损毁土地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银行共同签订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原则明确土地复垦费用预存和使用的时间、数额、程序、条件和违约责任等。

  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

  第十八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项目动工前一个月内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土地复垦义务人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的,应当在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审查后一个月内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土地复垦义务人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修改土地复垦方案后,已经预存的土地复垦费用不足的,应当在土地复垦方案通过审查后一个月内补齐差额费用。

  第十九条 土地复垦费用预存实行一次性预存和分期预存两种方式。

  生产建设周期在三年以下的项目,应当一次性全额预存土地复垦费用。

  生产建设周期在三年以上的项目,可以分期预存土地复垦费用,但第一次预存的数额不得少于土地复垦费用总金额的百分之二十。余额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土地复垦费用预存计划预存,在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前一年预存完毕。

  第二十条 条例实施前,采矿生产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中已经包含了土地复垦费用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可以向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属实的,可以不再预存相应数额的土地复垦费用。

  第二十一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确定的工作计划和土地复垦费用使用计划,向损毁土地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出具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七日内出具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

  土地复垦义务人凭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从土地复垦费用专门账户中支取土地复垦费用,专项用于土地复垦。

  第二十二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年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一)年度土地损毁情况,包括土地损毁方式、地类、位置、权属、面积、程度等;

  (二)年度土地复垦费用预存、使用和管理等情况;

  (三)年度土地复垦实施情况,包括复垦地类、位置、面积、权属、主要复垦措施、工程量等;

  (四)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年度报告内容。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复垦义务人报告事项履行情况的监督核实,并可以根据情况将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年度报告在门户网站上公开。

  第二十三条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复垦义务人使用土地复垦费用的监督管理,发现有不按照规定使用土地复垦费用的,可以按照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的约定依法追究土地复垦义务人的违约责任。

  第二十四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应当遵循“保护、预防和控制为主,生产建设与复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下列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可能被损毁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应当进行表土剥离,分层存放,分层回填,优先用于复垦土地的土壤改良。表土剥离厚度应当依据相关技术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表土剥离应当在生产工艺和施工建设前进行或者同步进行;

  (二)露天采矿、烧制砖瓦、挖沙取土、采石,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应当合理确定取土的位置、范围、深度和堆放的位置、高度等;

  (三)地下采矿或者疏干抽排地下水等施工,对易造成地面塌陷或者地面沉降等特殊地段应当采取充填、设置保护支柱等工程技术方法以及限制、禁止开采地下水等措施;

  (四)禁止不按照规定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粉灰、废油等。

  第二十五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对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规模、程度和复垦过程中土地复垦工程质量、土地复垦效果等实施全程控制,并对验收合格后的复垦土地采取管护措施,保证土地复垦效果。

  第二十六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依法转让采矿权或者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复垦义务同时转移。但原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完成的土地复垦义务未履行完成的除外。

  原土地复垦义务人已经预存的土地复垦费用以及未履行完成的土地复垦义务,由原土地复垦义务人与新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在转让合同中约定。

  新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重新与损毁土地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银行签订土地复垦费用使用监管协议。

  

  第三章 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

  

  第二十七条 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调查评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损毁土地现状调查,包括地类、位置、面积、权属、损毁类型、损毁特征、损毁原因、损毁时间、污染情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二)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包括损毁程度、复垦潜力、利用方向及生态环境影响等;

  (三)土地复垦效益分析,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等效益。

  第二十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认定为历史遗留损毁土地:

  (一)土地复垦义务人灭失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二)《土地复垦规定》实施以前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

  第二十九条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历史遗留损毁土地认定结果予以公告,公告期间不少于三十日。土地复垦义务人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复核。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答复。土地复垦义务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裁定。

  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出的认定结果不符合规定的,可以责令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重新认定。

  第三十条 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土地复垦潜力分析;

  (二)土地复垦的原则、目标、任务和计划安排;

  (三)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和复垦土地利用方向;

  (四)土地复垦项目的划定,复垦土地的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

  (五)土地复垦资金的测算,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安排;

  (六)预期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效益;

  (七)土地复垦的实施保障措施。

  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纳入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的修改应当按照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复垦专项规划制定土地复垦年度计划,分年度、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第三十二条 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资金来源包括下列资金:

  (一)土地复垦费;

  (二)耕地开垦费;

  (三)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四)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

  (五)可以用于土地复垦的耕地占用税地方留成部分;

  (六)其他可以用于土地复垦的资金。

  

  第四章 土地复垦验收

  

  第三十三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完成土地复垦任务后,应当组织自查,向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验收书面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验收调查报告及相关图件;

  (二)规划设计执行报告;

  (三)质量评估报告;

  (四)检测等其他报告。

  第三十四条 生产建设周期五年以上的项目,土地复垦义务人可以分阶段提出验收申请,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分级验收。

  阶段验收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总体验收由审查通过土地复垦方案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或者委托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

  第三十五条 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组织邀请有关专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依据土地复垦方案、阶段土地复垦计划,对下列内容进行验收:

  (一)土地复垦计划目标与任务完成情况;

  (二)规划设计执行情况;

  (三)复垦工程质量和耕地质量等级;

  (四)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情况;

  (五)工程管护措施。

  第三十六条 土地复垦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形成初步验收结果后,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项目所在地公告,听取相关权利人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少于三十日。

  相关土地权利人对验收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告期内向负责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书面提出。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会同同级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核查,形成核查结论反馈相关土地权利人。异议情况属实的,还应当向土地复垦义务人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第三十七条 土地复垦工程经阶段验收或者总体验收合格的,负责验收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出具阶段或者总体验收合格确认书。验收合格确认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土地复垦工程概况;

  (二)损毁土地情况;

  (三)土地复垦完成情况;

  (四)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处理意见;

  (五)验收结论。

  第三十八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在申请新的建设用地、申请新的采矿许可证或者申请采矿许可证延续、变更、注销时,应当一并提供按照本办法规定到期完工土地复垦项目的验收合格确认书或者土地复垦费缴费凭据。未提供相关材料的,按照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通过审查和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九条 政府投资的土地复垦项目竣工后,由负责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项目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初步验收,验收程序和要求除依照本办法规定外,按照资金来源渠道及相应的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初步验收完成后,依照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进行最终验收,并依照本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出具验收合格确认书。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代复垦的项目竣工后,依照本条规定进行验收。

  第四十条 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或者社会投资进行复垦的土地复垦项目竣工后,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验收,验收程序和要求依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五章 土地复垦激励措施

  

  第四十一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将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农用地复垦恢复为原用途的,可以依照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凭验收合格确认书向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出具退还耕地占用税意见的申请。

  经审核属实的,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十五日内向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意见。土地复垦义务人凭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的意见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退还耕地占用税手续。

  第四十二条 由社会投资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为耕地的,除依照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办理外,对属于将非耕地复垦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并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复核同意后,可以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充耕地指标,市、县政府可以出资购买指标。

  第四十三条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投资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并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复核同意后,依照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可以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充耕地指标。但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复垦的耕地除外。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复垦后应当交给农民集体使用。

  

  第六章 土地复垦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年度检查、专项核查、例行稽查、在线监管等形式,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复垦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当事人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和电子数据;

  (二)要求被检查当事人就土地复垦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三)进入土地复垦现场进行勘查;

  (四)责令被检查当事人停止违反条例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门户网站上及时向社会公开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复垦管理规定、技术标准、土地复垦规划、土地复垦项目安排计划以及土地复垦方案审查结果、土地复垦工程验收结果等重大事项。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国土资源主干网等按年度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损毁情况、土地复垦工作开展情况等逐级上报。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落实土地复垦法律法规情况、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土地复垦效果等进行绩效评价。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地复垦档案实行专门管理,将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资金使用监管协议、土地复垦验收有关材料和土地复垦项目计划书、土地复垦实施情况报告等资料和电子数据进行档案存储与管理。

  第四十八条 复垦后的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登记相关手续。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条例第三十六条第六项规定的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包括下列行为: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出具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或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土地复垦义务人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出具土地复垦费用支取通知书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出具退还耕地占用税的意见,或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出具退还耕地占用税的意见的;

  (三)其他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五十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将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报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预存土地复垦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处罚。

  第五十二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开展土地复垦质量控制和采取管护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处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铀矿等放射性采矿项目的土地复垦具体办法,由国土资源部另行制定。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 等


关于发布《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5年7月24日,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海关总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全军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各机电设备进口办公室,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无线电管理机构:
为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加强对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进口管理规定,现将《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随文发布,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以往发布的规定、办法,凡与本规定不符的,均以本规定为准。
请各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按照本规定对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地方管理法规进行清理。

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在本规定中,无线电发射设备定义为:无线电通信、导航、定位、测向、雷达、遥控、遥测、广播、电视等各种发射无线电波的设备,不包含可辐射电磁波的工业、科研、医疗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及其他电器装置等。
第四条 凡向我国出口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外商须持有我国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无委办公室)核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见附件1),设备须标明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代码。
第五条 办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的程序:
(一)由外国生产厂商或其指定的代理商向国家无委办公室提交《核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申请表》(见附件2)及所申请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的有关技术性能、技术指标等资料。
(二)国家无委办公室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对该型号的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审查,并由国家无委办公室委托的检测单位对核准项目进行检测。
(三)经审查合格的设备,由国家无委办公室核发《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及核准代码。
第六条 对每一个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发唯一的核准代码,若因采用新技术等原因而改变了已经核准设备型号的性能或主要技术参数,则该设备型号须按第五条重新办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第七条 国家无委办公室定期向社会公布核准和撤消《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的设备。
第八条 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按以下程序办理进口审查手续:
(一)进口单位在向国家及地区、部门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机构申报《机电产品进口申请表》(见附件3)前,应将该申请表及有关技术资料报国家无委办公室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其委托的派出机构(以下简称当地无委办公室)审核。国家或当地无委办公室对领有《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的设备,在《机电产品进口申请表》内签署审核意见。
(二)国家及地区、部门机电设备进口管理机构在受理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申请时,将国家或当地无委办公室的审核意见作为办理进口手续的依据,并核发《机电产品进口证明》(见附件4)或《机电产品进口登记表》(见附件5)。进口单位方可对外签定进口合同。
(三)根据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有关承担、代理进口项目的规定,进口单位须到外经贸部办理进口项目的有效登记手续。所签的技术、设备进口合同报外经贸部和其授权部门审批后生效。
(四)若出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国家政府要求我国政府出具《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说明》,进口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到外经贸部办理手续,并须附有与进口设备一致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五)在设备入关前,进口单位应填写《无线电设备进关申请表》(见附件6),并附有《机电产品进口证明》或《机电产品进口登记表》及进口合同报国家或当地无委办公室审核同意后,核发给进口单位《无线电设备进关审查批件》第一联(见附件7)。当地无委办公室核发《无线电设备进关审查批件》的第二联报国家无委办公室备案。
(六)各海关根据《机电产品进口证明》或《机电产品进口登记表》和《无线电设备进关审查批件》第一联放行。对于分批到货的设备,予以依次核销。
第九条 海关放行后,进口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将一定比例的进口设备送交国家无委办公室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委办公室委托的检测单位,对核准项目进行检测。设备体积过大不能送检的,可进行现场检测,或由生产厂商提供国外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经办理进口审查批件的无委办公室认可。检测不合格的设备,按国家有关进口管理规定处理。
第十条 办理无线电发射设备进口审查及核发《无线电设备进关审查批件》权限如下:
(一)中央国家机关(含直属单位)及其批准、组建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及外资企业,全国范围或跨省组建的企业集团、公司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由国家无委办公室负责办理。设在北京地区以外的上述单位,也可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办公室负责办理。
(二)地方各单位及由地方政府批准、组建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及外资企业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无委办公室或其委托的派出机构负责办理。
第十一条 为外销生产而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CKD、SKD散件,该类产品可不办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由海关办理监管手续,其产品不得在国内销售和使用。若在国内销售和使用,应按第五条办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和第八条办理进关审查手续,海关凭《无线电设备进关审查批件》照章补税验放。
第十二条 为科技交流活动需临时展示从国外带入的无线电发射设备样机或为体育比赛等项活动需临时使用从国外带入的无线电发射设备,且活动结束后设备复运出境,可不办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但应由国家或当地无委办公室核发《无线电设备进关审查批件》并由海关办理监管手续。
第十三条 各国驻华代表机关、领事机关,各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及其人员,携带或者运载无线电发射设备入境,须书面向外交部申请,外交部征得国家无委办公室同意后予以批准。入关时,应向海关申报并提供外交部批准文件,海关审核放行。
第十四条 个人携运自用无线电发射设备入境,须由当地无委办公室核发《无线电设备进关审查批件》。
第十五条 军事系统进口军用无线电发射设备,其《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由国家无委办公室核发,其他具体实施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按照本规定制定。
第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按国家无线电管理有关处罚规定和海关管理有关处罚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
| 国 徽 |
----------------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经审查,下列无线电发射设备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其核准代码为××××。
编号:××--××××
--------------------------------------------------------------------------------------------
| 设备名称 | |
|------------|--------------------------------------------------------------------------|
| 设备型号 | |
|------------|--------------------------------------------------------------------------|
| 主要功能 | |
|------------|--------------------------------------------------------------------------|
| 调制方式 | |
|----------------------------------------------------------------------------------------|
| 主 要 技 术 参 数 及 其 指 标 值 |
|----------------------------------------------------------------------------------------|
| 频率范围 | |
|------------|--------------------------------------------------------------------------|
| 频率容限 | | 发 射 功 率 | |
|------------|------------------|------------------|----------------------------------|
| 占用带宽 | | 杂散发射限值 | |
--------------------------------------------------------------------------------------------
有效期自××××年××月××日
(核发机关盖章)
至××××年××月××日
××××年××月××日

附件2:核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申请表
--------------------------------------------------------------------------------------------
|申请单位: | 法人代表 |(签字) |
| |------------|----------------------------------|
| | 联 系 人| |
| |------------|----------------------------------|
| (盖章) | 电 话 | |
|--------------------------------------|------------|----------------------------------|
| 通信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 设备名称 | | 型 号 | |
|------------|--------------------------------------------------------------------------|
| | |
| | |
| | |
| 主要功能 | |
| | |
| | |
| | |
|------------|--------------------------------------------------------------------------|
| 调制方式 | |
|------------|--------------------------------------------------------------------------|
| 技术参数 | 频率范围 | 占用带宽 | 发射功率 |
|------------|------------------------|------------------|----------------------------|
| 指 标 值| | | |
--------------------------------------------------------------------------------------------

附件3:机电产品进口申请表
编号:
--------------------------------------------------------------------------------------------------------------
|1、申请进口单位主管部门(地区): |4、申请单位经办人: |
| | |
|----------------------------------------------------| |
|----------------------------------------------------| |
|2、申请进口单位: |5、电 话: |
| | |
|----------------------------------------------------| |
|3、申请进口单位地址: |6、邮政编码: |
| | 年 月 日(申请单位签章) |
|----------------------------------------------------| |
|----------------------------------------------------|----------------------------------------------------|
|7、贸易方式:--------------------------------------|8、进口目的:--------------------------------------|
|9、外汇来源一:------------------------------------|10、用汇额一:------------------------------万美元|
|11、外汇来源二:----------------------------------|12、用汇额二:------------------------------万美元|
|----------------------------------------------------|----------------------------------------------------|
|13、到货口岸(具体关名): |14、对外签订合同单位: |
|----------------------------------------------------|----------------------------------------------------|
--------------------------------------------------------------------------------------------------------------
--------------------------------------------------------------------------------------------------------------
|15、项目名称:---------------------------------------------------------------------------------------- |
|16、项目类别:------------------------------------ 17:项目所属行业:------------------------------ |
|18、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单位和文号: |
|----------------------------------------------------------------------------------------------------------|
|19、进口产品明细:(见附表,共 页) |20、进口金额合计: 万美元|
|----------------------------------------------------|----------------------------------------------------|
|21、产品名称 |22、型号规格 | 单位 |23、数量|24、金额|25、原产地|26、商品编码|
| | | | |(万美元)| | (H.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区、部门机电产品 |
| | |进口办公室意见: |
| 备 | | |
| | | |
| 注 | | |
| | |受理日期: 年 月 日 |
--------------------------------------------------------------------------------------------------------------
说明:申请进口“单机”不需要填写第15、16、17、18项。

附件4:机电产品进口证明
No:
--------------------------------------------------------------------------------------------------------------
|1、申请进口单位主管部门(地区): |4、对外签订合同单位: |
| | |
|----------------------------------------------------|----------------------------------------------------|
|----------------------------------------------------|----------------------------------------------------|
|2、申请进口单位: |5、证明编号: |
| | |
|----------------------------------------------------| |
|3、申请进口单位地址: |6、有效期: |
| | 年 月 日前到货有效 |
|----------------------------------------------------| |
|----------------------------------------------------|----------------------------------------------------|
|7、贸易方式:--------------------------------------|8、进口目的:--------------------------------------|
|9、外汇来源一:------------------------------------|10、用汇额一:------------------------------万美元|第
|11、外汇来源二:----------------------------------|12、用汇额二:------------------------------万美元|
|----------------------------------------------------------------------------------------------------------|一
|13、到货口岸(具体关名):---------------------------------------------------------------------------- |
|----------------------------------------------------------------------------------------------------------|联
|14、产品名称 |15、型号规格 | 单 位 |16、数量|17、金额|18、贸易国|19、商品编号|
--------------------------------------------------------------------------------------------------------------
--------------------------------------------------------------------------------------------------------------
| | | | |(万美元)| 或地区 | (H.S.)|交
| | | | | | | |
|------------------|------------------|------------|----------|----------|------------|--------------|
| | | | | | | |海
|------------------|------------------|------------|----------|----------|------------|--------------|
| | | | | | | |关
|------------------|------------------|------------|----------|----------|------------|--------------|
| | | | | | | |作
|------------------|------------------|------------|----------|----------|------------|--------------|
| | | | | | | |验
|------------------|------------------|------------|----------|----------|------------|--------------|
| 总 计 | | | | | | |放
|----------------------------------------------------|----------------------------------------------------|
| | |发证机关盖章: |凭
| | | |
| 备 | |经办人签字: |证
| | | |
| 注 | | |
| | |20、发证日期: 年 月 日 |
--------------------------------------------------------------------------------------------------------------
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监制

附件5:机电产品进口登记表
No:
--------------------------------------------------------------------------------------------------------------
|1、申请进口单位主管部门(地区): |4、对外签订合同单位: |
| | |
|----------------------------------------------------|----------------------------------------------------|
|----------------------------------------------------|----------------------------------------------------|
|2、申请进口单位: |5、登记表编号: |
| | |
|----------------------------------------------------| |
|3、申请进口单位地址: |6、有效期: |第
| | 年 月 日前到货有效 |
|----------------------------------------------------| |
|----------------------------------------------------|----------------------------------------------------|一
|7、贸易方式:--------------------------------------|8、进口目的:--------------------------------------|
|9、外汇来源一:------------------------------------|10、用汇额一:------------------------------万美元|联
|11、外汇来源二:----------------------------------|12、用汇额二:------------------------------万美元|
|----------------------------------------------------|----------------------------------------------------|交
|13、到货口岸(具体关名): |14、进口登记类别: |
|----------------------------------------------------|----------------------------------------------------|海
|----------------------------------------------------------------------------------------------------------|
|15、项目名称:---------------------------------------------------------------------------------------- |关
| |
|16、项目类别:------------------------------------ 17、项目所属行业:------------------------------ |作
|----------------------------------------------------------------------------------------------------------|
|进口产口明细:(见明细表,共 页) |18、进口金额合计: 万美元|验
|----------------------------------------------------|----------------------------------------------------|
| | |登记机关盖章: |放
| | | |
| 备 | | |
| | |经办人签字: |凭
| 注 | | |
| | |19、发证日期: 年 月 日 |证
--------------------------------------------------------------------------------------------------------------
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监制

附件6:无线电设备进关申报表
--------------------------------------------------------------------------------------------------------------
|进口单位 |进口单位主管部门 |
| | |
| | |
| | |
| | |
| (盖章) | |
|----------------------------------------------------------------------------------------------------------|
|地 址| |邮政编码| |
|------|----------------------------------------------------|--------|----------------------------------|
|联系人| |电话| |到货时间| |
|------------------------------------------------------------|--------|----------------------------------|
|合同号(或协议) | |分批到货| 1、否 2、是 |
|------------------|----------------------------------------|--------|----------------------------------|
|中方签合同单位 | |到货海关| |
|------------------|--------------------------------------------------|----------------------------------|
|外方签合同单位 | |发货国家(地区)| |
--------------------------------------------------------------------------------------------------------------
--------------------------------------------------------------------------------------------------------------
|技术状态 |1、整机 2、二手设备 3、CKD 4、SKD 5、其经 |
|----------|----------------------------------------------------------------------------------------------|
|用 途 |1、生产 2、销售 3、使用 4、其它 |
|----------|----------------------------------------------------------------------------------------------|
|生产厂商 | 商品名称 | 型号 | 频率范围 | 发射功率 | 单位 | 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由无委办公室填写 |
|----------------------------------------------------------------------------------------------------------|
|会签: |经办人: |领导审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线电设备进关申报表附表
共 页第 页
--------------------------------------------------------------------------------------------------------------
| 无线电设备进关清单 |
|----------------------------------------------------------------------------------------------------------|
| 生产厂商 | 商品名称 | 型号 | 频率范围 | 发射功率 | 单位 | 数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 注 | |
--------------------------------------------------------------------------------------------------------------

附件7: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无线电设备进关审查批件
编号:××--××××
------------------------------------------------------------------------------------------------
××海关:
兹有(中方签合同单位)自(发货国家或地区)进口下列无线电设备,其合同号(或协议)为××××,
经审查,符合我国无线电管理有关规定,请你关办理设备进口手续。
有效期:××××年××月××日前到货有效
(核发机关盖章)
经办人签字: ××××年××月××日
--------------------------------------------------------------------------------------------------------------
| 无线电设备进关清单 |
|----------------------------------------------------------------------------------------------------------|
| 生产厂商 | 设备名称 | 型号 | 频率范围 | 单位 | 数量 | 核准代码 |第
|------------|--------------|----------|------------|------------|------------------|----------------|一
| | | | | | | |联
|------------|--------------|----------|------------|------------|------------------|----------------|
| | | | | | | |交
|------------|--------------|----------|------------|------------|------------------|----------------|海
| | | | | | | |关
|------------|------------------------------------------------------|------------------|----------------|作
| 总 计 | | | |验
|------------|--------------------------------------------------------------------------------------------|放
| 备 注 | |凭
--------------------------------------------------------------------------------------------------------------证
第二联 报国家无委办公室备案

无线电设备进关审查批件附表
进关审查批件编号: 共 页第 页
--------------------------------------------------------------------------------------------------------------
| 无线电设备进关清单 |
|----------------------------------------------------------------------------------------------------------|
| 生产厂商 | 设备名称 | 型号 | 频率范围 | 单位 | 数量 | 核准代码 |
|------------|--------------|----------|------------|------------|------------------|----------------|
| | | | | | | |
|------------|--------------|----------|------------|------------|------------------|----------------|第
| | | | | | | |一
|------------|--------------|----------|------------|------------|------------------|----------------|联
| | | | | | | |交
|------------|--------------|----------|------------|------------|------------------|----------------|
| | | | | | | |海
|------------|--------------|----------|------------|------------|------------------|----------------|
| | | | | | | |关
|------------|--------------|----------|------------|------------|------------------|----------------|
| | | | | | | |作
|------------|--------------|----------|------------|------------|------------------|----------------|
| | | | | | | |验
|------------|--------------|----------|------------|------------|------------------|----------------|
| | | | | | | |放
|------------|--------------|----------|------------|------------|------------------|----------------|
| | | | | | | |凭
|------------|--------------|----------|------------|------------|------------------|----------------|
| | | | | | | |证
|------------|--------------------------------------------------------------------------------------------|
| 备 注 | |
--------------------------------------------------------------------------------------------------------------
此表与进关审查批件一并加盖骑缝章有效

Provis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Import of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Article 1
This provisions ar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dio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Provisional Measures on the
Management of Impor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with a view
to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import of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Article 2
Any importation of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is subject to this
provisions.
Article 3
Under this provisions,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is defined as all types
of equipment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location, direction-
finding, radar, remote control, telemetry,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that
transmit radio wave, but not including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ISM)
equipments, electric transport system, high-voltage power line and oth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that radiate electromagnetic wave.
Article 4
For any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hat are exported to China, the
foreign businessman involved should possess a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ype Approval Certificate" (see Annex 1) issued by the Office
of State Radio Regulatory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SRRC Office) and a Type Approval Identifier(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SRRC ID) should be marked on the equipment.
Article 5
Procedures required in applying for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ype Approval Certificate":
a) Foreign manufacturer or its designated agent should present to
SRRC Office an "Application Form for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ype Approval" (see Annex 2) and materials relating to the relevant
technical performance and specifications.
b) SRRC Office wi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relating to radio regulation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examine the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of the aforesaid type and a test will also be
undertaken on the approved items by SRRC Office entrusted testing
authority.
c) The equipment, once approved qualified, will be granted a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ype Approval Certificate" and a "SRRC ID" by
SRRC Office.
Article 6
Every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ype is granted with one single SRRC
ID. If the performance and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he already
approved equipment type is revised due to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renovations, the aforesaid equipment type will have to reapply for the"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ype Approval Certificate" according to
Provision of Article 5.
Article 7
SRRC Office will, on regular basis, publiciz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equipment granted or deprived of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ype
Approval Certificate".
Article 8
Any importation of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should go through import
check-ups by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a) Before submitting its "Application Form for the Import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see Annex 3) to the regulatory
bodies for the import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at the
state, regional or industry levels, the importing department should report its
application form and relevant technical materials to SRRC Office or the
office of provincial, autonomous or municipal radio regulatory commission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Local RRC Office) to which it is subordinate or
Local RRC Office-entrusted agency for examination. For equipment which
has obtained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ype Approval Certificate",
the SRRC Office or Local RRC Office will sign on its "Application Form
for the Import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with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tatements.
b) The regulatory bodies for the import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at the state, regional or industry level will use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tatements given by the SRRC Office or Local
RRC Office as the basis for handling the import application and will then
issue "Certificate for the Import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see Annex 4) or "Registration Form for the Import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see Annex 5), only with which can
the importing department be allowed to sign the contract of import with its
foreign partner.
c)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made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MOFTEC) on
the undertaking and commissioning of import projects, the importing
department should go to MOFTEC for registration to validate its import
project. The signed contract on import of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shall
not take effect unless approved by MOFTEC or its authorized authority.
d) If government of the exporting country requests the "Instructions on
Final User and Final Applications" from Chinese government, the
importing department should, as stipulated in relevant regulations, go to
MOFTEC for necessary formalities, present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ype Approval Certificate" which corresponds to
its imported equipment.
e) Prior to customs entry of the imported equipment, the importing
department should report the "Declaration Form for Customs Entry of
Radio Equipment" (see Annex 6) required to be filled in, the "Certificate
for the Import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or the "
Registration Form for the Import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nd the contract of import to the SRRC Office or Local RRC
Office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who will on its part issue the first sheet
of the "Ratification Statement for Customs Entry of Radio Equipment" (see
Annex 7) and the second sheet issued by the Local RRC Office will be
filed to SRRC Office.
f) The Custom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in China will grant entry
permission to the equi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ertificate for the
Import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or the "Registration
Form for the Import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nd the
first sheet of the "Ratification Statement for Customs Entry of Radio
Equipment", and equipment which are delivered in batches will be verified
and canceled on one-by-one cases.
Article 9
The importing department should, within one month after customs
clearance, send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the imported equipment to SRRC
Office or the testing authority entrusted by respective the office of
provincial, autonomous or municipal radio regulatory commission for test
on the approved items. Bulky equipment which can not be sent out for test
can either be tested on site or be exempt from test after the foreign
manufacturer involved provide the test report which is provided by foreign
testing authority and approved by the office of radio regulatory commissions
concerned whose responsibility is to grant ratification statement for import
of equipment. Equipment is found unqualified will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provisions on the import of foreign equipment of P.R.C.
Article 10
Terms of reference in relation to the examination of imported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and issuance of "Ratification Statement for
Customs Entry of Radio Equipment":
a) Importation of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by central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or bodies directly under its jurisdiction), Sino-overseas
cooperative enterprise and joint venture and solely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
established under its approval, national or intra-provinceal enterprise group
and corporation will be handled by SRRC Office and equipment import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entities which are located outside of Beijing will be
also dealt with by the office of provincial, autonomous or municipal radio
regulatory commission to which there entities are subordinate.
b) Importation of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by local organizations
or Sino-overseas cooperative enterprise, joint venture and solely foreign-
funded enterprise established under the approval of local government will
be handled by Local RRC Office or its entrusted agency in the province,
autonomous region or municipality where the above-mentioned entities are
located.
Article 11
No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ype Approval Certificate" is required
for the importation of export-oriented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KD
or SKD loose parts, which will be handled by the customs instead to the
extent that these products shall not be sold or used in Chinese
market. Otherwise,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ype Approval
Certificate" and customs entry examination will be required as set out in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 5 and 8 respectively, and with tax having been paid,
the Customs will grant entry permission according to the "Ratification
Statement for Customs Entry of Radio Transmitting Equipment".
Article 12
No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ype Approval Certificate" is required
for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or samples which are carried from abroad
into China for temporary use i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exhibition or in
gymnastic activities and is prepared to be shipped abroad once these events
are closed, but a "Ratification Statement for Customs Entry of Radio
Equipment" from SRRC Office or Local RRC Office is needed and the
import supervision will be undertaken by the Customs.
Article 13
Any foreign representative agency, consulate, representative office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r its staff stationed in China that carry or deliver
radio 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to China should present a written
application to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which will grant approval
after consent has been sought from SRRC Office. Custom entry permission
will be given following customs declaration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ratification statement from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rticle 14
"Ratification Statement for Custom Entry of Radio Equipment" issued by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黑龙江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5号)




  《黑龙江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业经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省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二○○九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省 长 栗战书

                  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黑龙江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备案工作的规范和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本省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依法授予行政管理权的组织'机构(以下统称制定机关)发布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行政公文。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核、决定、公布、备案、评估、清理以及监督检查,适用本规定。制定机关制定的工作制度、人事任免决定等内部文件以及对外部具体事项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办公部门规范性文件的认定、合法性审核和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依法授予行政管理权的组织、机构(以下统称行政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本部门规范性文件的认定和合法性审核工作。其中,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的法制机构并负责下一级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法制工作的机构或者人员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的认定和合法性审核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办公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部门的办公机构负责本级人民政府、本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发文审核、公布和报送备案工作。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应当坚持合法、公开、精简、效能和权责统一的原则。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应当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第六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不得违反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不得与上位规范性文件相抵触。违反本规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无效。

第二章 主体与权限

  第七条 下列机关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各级人民政府;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派出机关;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四)依法授予行政管理权的组织、机构。

  前款规定以外的机关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八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内容:

  (一)行政许可以及面向社会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

  (二)行政处罚;

  (三)行政强制;

  (四)行政事业性收费,但省人民政府以及省财政和省物价部门按照法定权限设定的收费事项除外;

  (五)行政征用;

  (六)依法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机关设定的其他内容。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规范性文件不得规定限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的内容。

  第九条 规范性文件不溯及既往,但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第三章 起草与审核

  第十条 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本级人民政府组织起草,可以确定由其所属一个或者几个行政部门具体负责起草工作。行政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本部门组织起草,可以确定由其一个或者几个所属机构具体负责起草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部门职权的,应当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部门联合起草;联合起草时,应当以一个行政部门为主,其他行政部门配合。起草规范性文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或者组织参加,也可以委托有关专家或者组织起草。

  第十一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的行政部门或者所属机构(以下统称起草部门)应当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主要措施进行充分论证,增强操作性和有效性。

  第十二条 起草部门起草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广泛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有关机关、专家的意见;涉及重大事项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起草部门应当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将起草的规范性文件向社会公布等方式征求意见。起草部门应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有关机关、专家提出的意见予以研究处理,并向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说明采纳意见的情况。

  第十三条 对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存在分歧意见的,起草部门应当进行协调,对未采纳的意见应当说明理由;经协调仍存在分歧意见的,应当报请制定机关协调或者裁定。

  第十四条 起草部门应当形成规范性文件草案及其说明报制定机关。规范性文件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该文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以及上级机关有关规定;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四)对有分歧意见的协调处理情况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十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应当将文件草案交其法制机构认定,属于规范性文件的,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核。

  起草部门应当向法制机构提供下列材料:

  (一)该文件的说明;

  (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以及上级机关有关规定的文本;

  (三)协调论证结论和各方面意见采纳情况等有关材料。

  第十六条 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对审核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应当自接到该草案之日起十日内,就下列事项依法提出审核意见:

  (一)是否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

  (二)内容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

  (三)内容是否与相关政策以及上级机关有关规定相违背;

  (四)拟确立的措施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五)是否与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协调、衔接;

  (六)起草工作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七)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

第四章 决定与公布

  第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制定机关负责人组织召开会议集体讨论决定。规范性文件未经法制机构签署合法性审核意见的,制定机关不得审议。

  第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施行前应当向社会公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行政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公报、网站或者本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涉及重大事项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还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开发行的报纸以及其他媒体上公布。乡(镇)人民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政府信息公开栏上公布。

  第十九条 制定机关未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将其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制定机关将未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拒绝执行,并有权向制定机关的本级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办公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办公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十条 公众可以通过政府公报、网站或者部门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查询已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为公众查询提供方便。

  第二十一条 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施行,但发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执行或者不利于保障国家安全、重大公共利益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负责解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对规范性文件的解释要求。规范性文件需要解释的,由该文件的起草部门提出解释意见,经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审核后,报制定机关审定公布。经制定机关审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解释与原文件具有同等的效力。

  第二十三条 为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故、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紧急情况制定规范性文件,经制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简化制定程序。

第五章 备案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 制定机关的办公部门、办公机构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下列途径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

  (一)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报设立该机关的人民政府备案。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三)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报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抄报本级人民政府。

  (四)依法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为本级人民政府直属的,其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直接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有主管部门的,其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其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的行政部门按照前款有关规定报送备案。省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制定机关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将下列材料装订成册,一式二份径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实行垂直管理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

  (一)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附电子文本);

  (三)规范性文件说明。前款第三项规定的说明应当符合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二款所列内容,同时还应当有制定机关法制机构对该文件的审核意见。该文件的施行日同发布日之间少于三十日的,应当在该文件的说明中说明理由。实行网上传送电子文本备案方式的,不再报送纸质文本。

  第二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予以备案登记;报送的规范性文件不符合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暂缓办理备案登记,并通知制定机关限期补正后,予以备案登记。

  第二十七条 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季度的第二个月在本级政府公报、网站上公布上一季度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第二十八条 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就下列事项对备案登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一)制定机关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定职权;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

  (三)是否与相关政策以及上级机关有关规定相违背。

  第二十九条 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在审查规范性文件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提供法律依据或者协助审查的,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回复;需要制定机关说明有关情况的,制定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说明。

  第三十条 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存在下列问题之一的,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向制定机关提出自行修改或者撤销的审查处理意见,或者提请备案审查机关撤销该文件:

  (一)超越制定机关法定职权的;

  (二)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

  (三)与相关政策以及上级机关有关规定相违背的。不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存在前款问题之一的,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向制定机关提出自行撤销该文件的处理意见,或者提请备案审查机关撤销该文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确认抄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查的规范性文件有前款所列问题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指出,并要求其自行纠正,也可以向该文件的备案审查机关反映,由其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提出的审查处理意见之日起二十日内,按照要求自行修改或者撤销该文件,并自修改或者撤销文件发布之日起十五日内报送备案。

  第三十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规范性文件有违法内容的,可以向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提出书面审查申请,能够提供需要审查的文件或者其复印件的,应当提供。书面审查申请包括下列内容:(一)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二)申请审查事项以及理由;(三)申请人联系方式;(四)申请日期。备案审查机关法制机构受理审查申请,应当自接到书面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依法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申请人;情况复杂,六十日内无法处理完毕的,经备案审查机关法制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但不含需要有关部门协助审查所需的时间。

  第三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办公部门、办公机构应当于每年一月十五日前,将本机关上一年度发布的全部文件目录报送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备查。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通过调阅抽查制定机关的发文登记簿和有关文件的方式,对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定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四条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实行年度统计报告制度。县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一月二十日前,将上一年度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登记(含实行垂直管理部门抄报)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情况,报送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法制机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二月十日前,将上一年度本级人民政府(行署)以及下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登记(含实行垂直管理部门抄报)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情况,汇总报送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年度统计的样式,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统一规定。

  第三十五条 备案审查机关或者其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对上一年度本机关管辖范围内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情况进行通报。

第六章 评估与清理

  第三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的评估应当遵循依法适时、客观真实、公开透明、民主参与的原则。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应当坚持日常清理与定期清理、专项清理与全面清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机关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以及实际情况的调整,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或者座谈等方式,对规范性文件的下列情况进行评估:

  (一)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公正、效率与便民;

  (三)权责统一;

  (四)实施成本和效益;

  (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评价。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机关应当将评估情况形成评估报告报制定机关,并抄送其法制机构。

  第三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制定机关应当及时进行清理,并视实际情况作出修改、废止的决定:

  (一)被新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或者上位规范性文件替代、修改、废止了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的;

  (二)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或者上位规范性文件规定不一致的;

  (三)因管理方式或者调整对象变化等情况而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

  (四)因任务完成等原因而自然失效的;

  (五)经评估存在其他需要修改、废止的情形的。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废止程序按照制定程序执行。

  第三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应当定期公布本机关经过清理后保留的全部规范性文件目录。制定机关未在目录中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或者其主管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撤销该文件;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制定机关违反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有以下情形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或者其法制机构给予通报批评,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涉及重大事项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未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向社会征求意见造成严重影响的,责令限期撤销该文件,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未经其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核或者未采纳其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核意见,导致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内容违法的,责令限期撤销该文件;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规范性文件未向社会公布即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由备案审查机关的办公部门按照《黑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三条 制定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责令改正,并由备案审查机关或者其法制机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发布规范性文件不报送备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的时限和格式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或者抄报的;

  (三)未按照规定将发文目录报送备查的。

  第四十四条 对存在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未按照本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时限处理的,由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责令纠正,并给予通报批评;逾期未纠正或者虚假纠正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 备案审查机关的法制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备案审查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视其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未依法审查的;

  (二)对确认存在问题的规范性文件未予纠正的;

  (三)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意见的规范性文件逾期未处理造成影响的;

  (四)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其他行为。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依法具有规章制定权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的备案,除执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的规定外,还应当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二○○九年一月一日起施行。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四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黑龙江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