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组建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的试点工作方案》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1:24:11  浏览:83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组建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的试点工作方案》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组建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的试点工作方案》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银发[1999]210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
现将《关于组建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的试点工作方案》、《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管理规定(暂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示范章程》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各地在组建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
报告总行。



根据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和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总行决定经过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组建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以下简称市(地)联社)。
一、市(地)联社的性质与组建原则
市(地)联社是由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以下简称县联社)出资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履行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合作金融组织。市(地)联社主要从事行业管理,向县联社提供资金清算和调剂服务,不对居民和企业办理存贷款业务,不设立分支机构。
组建市(地)联社应坚持自愿入股和严格审批的原则:县联社向市(地)联社自愿入股。组建工作要严格把握有关标准和要求,市(地)联社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200万元,入股县联社不少于4个。市(地)联社筹建和开业必须报经总行批准。
二、组建市(地)联社的程序和办法
1.市(地)联社的组建工作由总行统一进行组织和部署,具体实施工作由各分行、营业管理部负责落实。市(地)联社筹建领导小组组长由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行长或分管副行长担任。
2.组建试点工作由人民银行各分行在每个省、自治区选择3-5个市(地),报经总行同意后进行。试点条件是:市(地)范围内县联社达到6家以上;县联社全部完成合作制规范任务;市(地)联社资本金筹集符合有关要求,县联社入股资金数额不超过其实有资本金数额的50%

3.市(地)联社筹建和开业按以下程序报批:各分行、营业管理部根据总行明确的要求,上报拟组建联社的市(地)名单和筹建方案,经总行审核同意后开始筹建;完成筹建工作并经分行、营业管理部审核同意后,由总行进行验收并批准开业。
4.在组建过程中,市(地)联社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由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初审,分行、营业管理部复审,总行审批。市(地)联社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条件按照不低于县级联社主要负责人的条件把握。
5.市(地)联社的管理人员从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和县联社选调。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到市(地)联社工作后,正式办理调出手续。
6.市(地)联社组建后,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原承担的当地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职能移交给市(地)联社。
三、有关要求
1.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要主动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汇报组建市(地)联社的有关情况,在地方党政部门指导和支持下做好市(地)联社的组建工作。
2.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必须严格按照总行明确的要求、程序和权限做好有关工作。不得擅自审批市(地)联社,不得随意降低有关条件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市(地)联社的业务范围。市(地)联社组建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总行请示和报告。
3.要严格财务管理,厉行勤俭办社。市(地)联社3年内不得新建办公楼、培训中心和购置小汽车。
4.人民银行试点地区中心支行要正确处理市(地)联社组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人员分工,在做好市(地)联社组建工作的同时完成好其他工作。非试点地区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要集中精力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确保农村信用社的稳定。

5.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由于不设地区,所属县又不设人民银行,可考虑在区(县)联社基础上组建市级联社;海南、宁夏两省(区)由于地(市)较少,可考虑在省(区)范围内仅组建一家联社。
在此之前已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地(市)级联社,要认真总结工作,严格按其章程加强管理。同时,请当地人民银行在今年内对其进行现场监管检查,逐联社写出分析报告,提出对其规范管理的整改意见。

附:组建市(地)联社申报材料目录
一、筹建申请阶段
(一)分行关于市(地)联社筹建的申请报告(含可行性分析);
(二)当地政府关于组建市(地)联社的意见;
(三)市(地)联社筹建方案(包括:筹建的组织领导、市(地)联社的股权设置和股金筹集方案等);
(四)市(地)联社筹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工作单位、职务及简历;
(五)设立市(地)联社发起人的协议;
(六)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和文件。
二、开业申请阶段
(一)分行关于市(地)联社开业的申请报告;
(二)章程(草案);
(三)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证明,实收资本入账的原始凭证复印件,社员入股名单、出资额及出资比例;
(四)主要负责人的名单及其任职资格审查报告,理事会和监事会名单;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五)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六)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防盗、报警和消防设施的合格证明;
(七)市(地)联社的创立大会、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和决议;
(八)市(地)联社的主要管理制度;
(九)市(地)联社的筹建情况报告(包括:组建过程、组建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等);
(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和文件。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以下简称市(地)联社)的监督管理,规范其行为,充分发挥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促进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市(地)联社,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设立、由所在市(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县级联合社(以下简称县联社)自愿出资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履行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合作金融组织。
第三条 市(地)联社依法履行职责,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以其全部资产对市(地)联社的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其财产、合法权益及依法开展业务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和非法干涉。
第四条 凡承认市(地)联社章程,按规定交纳股金的辖内县联社均可申请加入市(地)联社,为社员社。
第五条 市(地)联社履行对社员社的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对居民和企业办理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不设立分支机构。市(地)联社维护社员社的合法权益,不干预社员社正常的经营活动,不无偿调用社员社的资金。
第六条 市(地)联社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方针政策,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市(地)联社遵守行业统一的业务管理制度。

第二章 机构设立、变更及终止
第七条 市(地)联社根据所在市(地)名称命名为“××市(地、盟)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第八条 申请设立市(地)联社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本规定的章程;
(二)入股县联社达到4家(含4家)以上;
(三)注册资本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
(四)有具备任职资格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经营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第九条 设立市(地)联社,申请人应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中心支行申请筹建,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书,载明拟设立的市(地)联社的名称、所在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筹建方案;
(四)发起人协议;
(五)拟定的筹备人员的履历;
(六)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十条 设立市(地)联社的申请经审查批准后,申请人应在6个月之内提出开业申请,并提供下列资料:
(一)开业申请;
(二)章程草案;
(三)拟任职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和主任、副主任的任职资格证明;
(四)监事长简历,理事会、监事会人员名单,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五)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六)发起社员社名单、出资额及出资比例;
(七)符合要求的经营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的有效证明文件和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防盗、报警和消防设施的合格证明;
(八)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 市(地)联社的筹建和开业,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报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审核,分行审核同意后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审批,由总行颁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二条 市(地)联社的下列变更事项,应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
(一)修改章程;
(二)变更注册资本;
(三)调整业务范围;
(四)更换理事长、副理事长和主任、副主任;
(五)变更机构名称和经营场所。
本条(四)、(五)款可由总行授权分行审批。
第十三条 市(地)联社因分立、合并或者出现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需要解散的,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并附解散的理由和债务清偿计划,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解散。
市(地)联社解散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按照清偿计划及时偿还债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督清算过程。
第十四条 市(地)联社因吊销许可证被撤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按照清偿计划及时清偿债务。
第十五条 市(地)联社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可向人民法院依法申请破产。
第十六条 市(地)联社因解散、被撤销和被宣告破产而终止。

第三章 股权设置
第十七条 市(地)联社吸纳市(地)范围内县联社的入股资金,不吸收市(地)联社职工、其他法人和自然人入股。未经市(地)联社理事会同意,社员社不能退股或转让股金。
第十八条 市(地)联社的注册资本总额由社员社的入股资金和市(地)联社的公共积累转增资本金构成。
第十九条 每个社员社入股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出资比例不得高于市(地)联社股金总额的30%。社员社入股金额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的50%。
第二十条 社员社必须用货币资金入股,不得以债权、实物资产、有价证券等折价入股。
第二十一条 市(地)联社不得印制股票,只发记名式股金证作为社员社入股所有权凭证和分红依据。股金证书应载明认缴数额及出资比例。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二十二条 市(地)联社实行民主管理,其权力机构是社员大会。社员大会由每个社员社的社员大会选举五至十一名代表参加,每个社员社的代表数量相同。其中农村信用社的社员代表不少于60%。社员代表每3年改选一次。社员大会由理事会负责召集,表决时每个社员代表一票
。社员大会至少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认为必要时,经二分之一以上理事提议,或三分之一以上社员代表提议,可以召集临时社员大会。社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或修改市(地)联社章程;
(二)选举和更换理事、监事;
(三)审议和批准理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
(四)审议批准市(地)联社的发展规划和对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办法;
(五)审定和批准市(地)联社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
(六)对市(地)联社的分立、合并、解散及清算事项作出决议;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章程的修改,市(地)联社的分立、合并、解散及清算方案,要经社员大会以全体社员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其他议案必须经社员大会以全体社员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多数通过。
第二十三条 市(地)联社设理事会。理事会是市(地)联社社员大会的执行机构,由五至十一名理事(奇数)组成。市(地)联社职工代表担任理事的人数不超过理事会人数的20%。市(地)联社理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推选并向社员大会提名。理事由社员大会选举和
更换,每届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召集和主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负责召集市(地)联社社员大会,并向社员大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社员大会决议;
(三)审定市(地)联社的管理服务方针和年度工作计划;
(四)批准市(地)联社的内部管理制度;
(五)批准市(地)联社的人员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
(六)聘任和解聘市(地)联社主任、副主任;
(七)审议市(地)联社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八)批准市(地)联社内部机构设置及调整方案;
(九)提出市(地)联社分立、合并、解散和清算等重大事项的计划和方案;
(十)章程规定和社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四条 理事长、副理事长的选举和更换,须经理事会全体理事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其他议案经理事会全体理事的二分之一以上多数通过。
理事会设理事长一人,主持理事会工作;可以设副理事长一至二人,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理事长为市(地)联社的法定代表人。
理事长行使以下职权:
(一)主持社员大会,主持、召集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三)签署联社股金证;
(四)对联社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
第二十五条 监事会是市(地)联社的监督机构,由市(地)联社社员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人数为3至9名(奇数)。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推选并向社员大会提名。监事由社员大会选举和罢免,任期与理事相同。理事、主任、副主任和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
监事会会议由监事长召集和主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向联社社员大会报告工作;
(二)派代表列席理事会会议;
(三)监督市(地)联社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四)监督市(地)联社履行其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责;
(五)对理事会决议和主任的决定提出质询,并要求复议;
(六)监督市(地)联社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
(七)章程规定和社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监事会决议必须经监事会全体监事的二分之一以上多数通过。监事会设监事长一人,主持监事会工作。监事长由监事会选举和更换,可连选连任。
第二十六条 市(地)联社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市(地)联社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主任、副主任由理事会聘任。主任不得由理事长兼任。主任全面负责市(地)联社的管理工作,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联社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拟定联社内部管理制度草案;
(三)拟定联社发展规划;
(四)拟定联社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五)拟定市(地)联社内部机构设置及调整方案;
(六)决定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奖惩;
(七)推荐副主任人选,报理事会审议;
(八)任免联社的中层管理人员;
(九)根据联社人员管理制度和工资制度聘任或解聘职工;
(十)章程规定和理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七条 市(地)联社的理事长、副理事长、主任和副主任的任职资格由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初审,逐级报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或由总行授权分行批准。
市(地)联社的主要管理人员不得在党政机关任职,不得兼任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从事除本职工作以外的其他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

第五章 基本职责
第二十八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市(地)联社对社员社行使以下行业管理职能:
(一)根据全国农村信用社统一的管理制度,指导社员社和农村信用社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办法;
(二)对社员社和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财务活动、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及内部管理进行辅导和稽核;
(三)对主要负责人的提名和对不称职的主要负责人的罢免可提出建议,提交社员社社员大会审议;
(四)监察处理案件,组织指导安全保卫工作;
(五)组织职工的培训教育;
(六)协调有关方面的关系,维护社员社的合法权益;
(七)综合汇总会计、统计报表并按要求上报;
(八)电子化建设的协调和管理;
(九)其他行业管理职能。
第二十九条 市(地)联社为社员社提供以下服务:
(一)组织社员社之间的资金调剂;
(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参加资金市场,为社员社融通资金;
(三)办理或代理社员社的资金清算和结算业务;
(四)组织做好现金供应和回笼;
(五)组织经验交流和对外交往,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
(六)其他服务职能。
第三十条 市(地)联社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农村信用社财务会计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其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并汇总全辖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报表,及时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市(地)联社不得在法定的会计账册外另立会计账册。
第三十一条 市(地)联社应定期向理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其财务状况。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市(地)联社违反本规定第五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超越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中国人民银行按《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第三十三条 在未设置地市行政区划或没有地市管理层次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立的联社适用本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解释、修改。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联合社定名为 市(地、盟)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社)。
本联社地址: 省(自治区、市) 市(地、盟) 街 号。
第二条 本联社是 省(自治区、市) 市(地、盟)农村信用合作社县级联合社(以下简称县联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自愿出资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履行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合作金融组织。
第三条 本联社依法履行职责、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以其全部资产对本联社的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本联社的财产和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和非法干涉。
第四条 本联社履行对社员社的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对居民和企业办理存贷款等金融业务。本联社维护社员社的合法权益,不干预社员社的正常经营活动,不无偿调用社员社的资金。
第五条 本联社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方针政策,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遵守行业统一的业务管理制度。

第二章 注册资本
第六条 本联社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万元,由下列社员社出资入股组成:
×××县联社 万元
×××县联社 万元
×××县联社 万元

第三章 股 金
第七条 本联社股金每股10万元人民币。每个社员社出资比例最高不得高于联社股金总额的30%,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的50%。联社职工、其他法人和自然人不得向本联社入股。未经市(地)联社理事会同意,社员社不能退股,股金不能转让。
第八条 社员社必须用货币资金入股,不得以债权、实物资产、有价证券等折价入股。
第九条 本联社使用记名式股金证,作为社员社资格证明和股金所有权证明。社员社不能以股金证在本联社以外设定质押。

第四章 社员社
第十条 凡辖内的县联社,承认本联社章程,承担社员义务,办理社员登记手续后,即成为本联社的社员社。
第十一条 社员社的权利:
(一)选派代表参加社员大会,代表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参与本联社重大事项决策的权利;
(三)接受本联社服务的权利;
(四)按本联社章程规定,接受利润返还的权利;
(五)监督本联社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权利;
(六)监督本联社各项工作并提出建议、批评和质询的权利;
(七)参加本联社举办的学习、培训教育及经验交流的权利;
(八)本联社依法破产后参加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
(九)本联社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二条 社员社的义务:
(一)遵守本联社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执行社员大会和理事会决议;
(二)缴纳股金;
(三)以缴纳的股金为限对本联社承担有限责任;
(四)按期交纳管理费;
(五)维护本联社公共利益,保护本联社财产;
(六)接受本联社的行业管理;
(七)参加本联社举办的活动;
(八)本联社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三条 对本联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社员社,本联社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违反本联社章程的社员社,本联社依据有关规定予以批评教育或处罚。

第五章 组织机构
第十四条 本联社实行民主管理,社员大会是权力机构。由每个社员社的社员大会选举五至十一名代表组成(每个社员社的代表人数相同),其中农村信用社的社员代表不少于60%。社员代表每3年改选一次。
第十五条 社员大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由本联社理事会召集。经二分之一以上理事提议或三分之一以上社员代表提议,理事会可以召集临时社员大会。表决时每个社员代表一票。
第十六条 社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和修改本联社章程;
(二)选举和更换理事、监事;
(三)审议和批准理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
(四)审议批准本联社的发展规划和对社员社的行业管理办法;
(五)审定和批准本联社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
(六)对本联社的分立、合并、解散及清算方案等事项作出决议;
(七)对本联社其他重大事项作出决议。
第十七条 章程的修改,本联社的分立、合并、解散及清算方案,要经社员大会社员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其他议案必须经社员大会社员代表的二分之一以上多数通过。
第十八条 本联社理事会是社员大会常设执行机构,由五至十一名理事(奇数)组成。市(地)联社职工代表担任理事的人数不得超过理事会人数的20%。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推选并向社员大会提名。
理事由社员大会选举和更换。理事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召集和主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第十九条 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社员大会,并向社员大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社员大会决议;
(三)审定本联社的管理服务方针和年度工作计划;
(四)批准本联社内部管理制度;
(五)批准本联社的人员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
(六)聘任和解聘联社主任、副主任;
(七)审议本联社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八)批准本联社内部机构设置及调整方案;
(九)提出联社的分立、合并、解散、清算等重大事项的计划和方案;
(十)章程规定和社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条 理事会决议须经半数以上理事表决通过,理事长、副理事长的选举和更换,须经全体理事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设理事长一人,主持理事会工作;可以设副理事长一至二人,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理事长为市(地)联社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二条 理事长行使以下职权:
(一)主持社员大会,召集、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三)签署联社股金证;
(四)对联社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
第二十三条 本联社设监事会,由三至九名监事(奇数)组成。每届任期与理事会相同,行使职权至社员大会选出新的一届监事为止。
第二十四条 本联社监事由社员代表和市(地)联社职工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推选并向社员大会提名。监事由社员大会选举和罢免。理事、主任、副主任和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
监事会会议由监事长召集和主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监事会设监事长一人,主持监事会工作,由监事会选举和更换,可连选连任。监事长列席理事会会议。
第二十五条 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向社员大会报告工作;
(二)派代表列席理事会会议;
(三)监督联社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四)监督联社履行其对社员社的行业管理和服务职责;
(五)对理事会决议和主任的决定提出质询,并要求复议;
(六)监督联社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
(七)联社章程规定和社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六条 监事会决议须经全体监事的二分之一以上多数通过,重大事项须经全体监事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第二十七条 本联社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至二人。主任和副主任由理事会聘任,可连聘连任。主任不得由理事长兼任。
第二十八条 主任全面负责本联社的管理工作,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联社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拟定联社内部管理制度草案;
(三)拟定联社发展规划草案;
(四)拟定联社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五)拟定联社内部机构设置及调整方案;
(六)决定对联社内部工作人员的奖惩;
(七)推荐副主任人选,报理事会审议;
(八)任免联社的中层管理人员;
(九)根据联社有关规定和管理制度聘任或解聘联社职工;
(十)章程规定和理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主任列席理事会会议。
第二十九条 本联社主要管理人员不得在党政机关任职,不得兼任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从事除本职工作以外的其他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

第六章 基本职责
第三十条 本联社对社员社行使以下行业管理职能:
(一)根据全国农村信用社统一的管理制度,指导社员社和农村信用社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办法;
(二)对社员社和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财务活动、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及内部管理进行辅导和稽核;
(三)对主要负责人的提名和对不称职的主要负责人的罢免可提出建议,提交社员社社员大会审议;
(四)监察处理案件,组织指导安全保卫工作;
(五)组织职工培训教育;
(六)协调有关方面关系,维护社员社的合法权益;
(七)综合汇总会计、统计报表并按要求上报;
(八)电子化建设的协调和管理;
(九)其他有关行业管理职能。
第三十一条 本联社为社员社提供以下服务:
(一)组织社员社之间的资金调剂;
(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参加资金市场,为社员社融通资金;
(三)办理或代理社员社的资金清算和结算业务;
(四)组织做好现金供应和回笼;
(五)组织经验交流和对外交往,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
(六)其他服务职能。

第七章 财务会计
第三十二条 本联社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农村信用社财务会计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本联社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按规定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并汇总全辖信用社的会计报表,及时报送中国人民银行。
第三十三条 本联社的财务会计报告在召开社员大会五天以前置备于本联社,供社员社查阅。
第三十四条 本联社依法纳税,税后可分配利润归全体社员社所有,并按下列顺序分配:
(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10%;
(二)提取公益金5%;
(三)提取员工劳动分红基金5-10%;
(四)股金分红,按不超过税后利润的 %提取;
第三十五条 本联社的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金;转增资本金时,以转增后留存联社的盈余公积金不少于注册资本的25%为限,并按照股本结构公平扩增每股权益价值,向社员社公告。
第三十六条 本联社除法定的会计账册外,不得另立会计账册。
第三十七条 本联社定期向理事会和监事会报告财务状况。

第八章 终止与清算
第三十八条 本联社因下列情形而终止:
(一)自行解散;
(二)因分立、合并需要解散;
(三)被依法撤销或关闭;
(四)被依法宣告破产。
本联社因第(一)、(二)种情形而解散的,由理事会提出议案,并附解散的理由、解散的清算方案,社员大会作出解散决议,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依法进行清算。
本联社被依法撤销或关闭、被宣告破产的,应根据《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管理规定》进行清算。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按《农村信用合作社市(地)联合社管理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 本章程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经本联社社员大会审议通过,由理事会发布实施。
第四十一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本联社理事会,修改权属本联社社员大会。



1999年6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颁发《船舶调度指挥规则》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


关于颁发《船舶调度指挥规则》的通知
各分局:
为了加强对船舶的统一调度指挥,将一九八四年颁发的《船舶指挥调度规定》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此“规则”于一九九○年十二月国家海洋局第四次指挥会议审议通过,现经局领导批准颁发执行。本“规则”自一九九二年二月一日起执行,一九八四年颁发的《船舶指挥调度规定》即行作废。
各单位接此通知后,要认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提高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各项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各分局的结合实际制定若干实施细则,以利具体实施和监督检查,并不断总结经验,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船舶调度指挥规则

(国家海洋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我局建立健全船舶指挥系统,对船舶实施独立指挥。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国家海洋局船舶飞机调度指挥中心负责对局属船舶的调度指挥工作。
第三条 国家海洋局船舶实行局、分局、大队三级管理,并设局、分局二级指挥机构。
第四条 船舶调度指挥工作的主要使命是:制定与执行船舶年度使用计划;筹划调配与协调平衡船舶日常任务;组织指挥船舶进行海洋管理、调查、科研、服务,保证航行作业安全,顺利完成任务。
第五条 有关对敌斗争政策和海上情况处置原则,按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国家海洋局所有船舶均应严格执行有关海上行动的国际、国内法规、公约、条例和章程。
第七条 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船舶指挥系统的工作,所有船舶及有关业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则,在工作中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纪律性,熟悉本职业务,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第二章 船舶指挥工作基本规定
第八条 船舶指挥关系:
(一)局船舶指挥系统的基本层次是:
局--分局--大队--船舶。
(二)局对执行大洋及特殊任务的船舶实施指挥。
(三)分局在近海对所属船舶实施指挥。在本辖区之外的其它近海海域活动时,应通报有关分局并协调指挥关系,必要时局予以协调。
(四)分局承担局下达的指挥任务。
(五)在必要的情况下,局可接替分局指挥。
(六)分局之间建立协同指挥关系。
(七)局、分局与有关单位建立通报关系。
第九条 各分局辖区的划分
分局的辖区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区。其分界线为:
北海分局与东海分局以北纬34°为界。
东海分局与南海分局以诏安头135°方位线为界。
第十条 船舶行动的批准权限
(一)船舶的任何行动,必须经指挥机关批准后方可执行。在紧急情况下,可边行动,边请示,并尽快上报情况。
(二)海上航行船舶临时停航检修,时间较长或有可能影响计划任务和船舶安全的必须通报指挥部门。
(三)船舶出海必须按出海条件严格检查。切实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出航准备,并备齐各种证书、证件、文书。
(四)指挥部门必须认真审校航行计划,并按要求对出海船舶进行综合性备航检查,符合出航要求后才准于启航。
(五)为保证对船舶实施统一指挥,凡属对船舶行动的各种命令、指示、通知、规定、请示、报告等,由指挥部门上报下达。
第十一条 航行计划的审批
(一)船舶出海事先必须制定航行计划(包括作业区的作业计划)。报送计划时应带航行计划及其海图。
(二)航行计划原则上由指挥当次行动的机关审批。有特殊情况时,上级机关可委托下级机关代行审批。

第三章 指挥工作制度
第十二条 值班制度
(一)局(分局)指挥值班由领导、值班员两级组成,实行昼夜值班。
(二)局(分局)值班领导由局(分局)领导和指挥中心领导担任,值班员由指挥部门派出。
(三)各级指挥值班室是实施船舶指挥的执行机构,负有掌握飞机、浮标动态的职责,值班员在值班领导的领导下处理有关工作。
(四)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凡属重要命令、决定、指示、通知等均需报值班领导签署后发出,并按规定登记。
(五)为保证值班室正常的工作秩序,及时处理情况,值班员原则上不受理与指挥工作无关的事宜。
第十三条 交接班制度
(一)指挥值班室的交接班时间为每日上午上班时间。
(二)交接班由值班领导主持,指挥、通信、机要和有关部门领导及通信、机要交班人员与指挥部门人员参加。
(三)交接班的主要内容:
1.当日船舶行动计划和海上船舶执行任务情况;
2.所属船舶、飞机、浮标动态、状况和位置;
3.当班中的主要事项及处理情况;
4.接班领导、值班员名单;
5.海区情况及气象预报;
6.其它需要交接的事宜和待办事项。
(四)交班人员应认真汇总本班情况,并在与接班员交接清楚后,方可离开。
第十四条 值班领导职责
(一)值班领导负责船舶的指挥,统一领导指挥、通信、机要值班室的工作。
(二)掌握海上船舶动态,督促、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三)处理重要情况以及有关海损事故、涉外等事件。
(四)审批航行计划,签署船舶指挥文电。
(五)掌握海区情况及气象。
第十五条 局指挥值班员职责
(一)掌握由局指挥的海上船舶动态,标绘船位;协调分局的指挥关系,负责有关情况的局内外通报。
(二)掌握分局船舶、飞机、浮标动态及海上工作情况,汇总当日值班情况。
(三)发生重大问题时,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并提出处置意见。
(四)迅速、准确地传达和执行领导命令、指示,如实反映下属情况和意见。
(五)及时办理日常指挥工作,按规定办理文电,正确填写值班日志和各种表册。
(六)掌握有关海区情况、天气趋势及灾害性天气动向。
第十六条 分局指挥值班员职责
(一)掌握海上船舶动态,标绘船位。
(二)掌握有关海区、航道、航标及气象变化情况,及时向海上船舶通报。
(三)重大情况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和局指挥值班室,并提出处置意见。
(四)负责审查报批航行计划,负责安排泊位。
(五)掌握所属船舶、飞机、浮标状况,每日向局综合报告。
(六)严格请示报告,迅速准确传达上级指示,如实反映本分局情况和意见。
(七)及时办理日常指挥工作,按规定办理文电,认真填写值班日志和表册。

第四章 报告通报制度
第十七条 报告通报组织
(一)船舶和各级指挥值班室按指挥关系逐级请示报告。
(二)各级指挥值班室负责对下级及其指挥的船舶通报。
(三)分局间建立相互通报关系。
(四)局、分局向各自有关单位通报。
(五)局(分局)指挥值班室根据需要与所在地的驻军的有关部门适时建立通报关系。
第十八条 为及时掌握了解情况,实行日综合报告制度。
(一)分局指挥值班室每日18时前向局指挥值班室报告下列事项:
1.当日海上船舶活动情况;
2.次日船舶行动计划;
3.当日分局停泊船舶状况;
4.分局次日值班领导、值班员名单;
5.海监飞机飞行情况,次日飞行计划;
6.浮标工作状态;
7.当日发生(发现)的与船舶行动有关的重大事宜和其它有必要报告的情况。
(二)大队值班室每日16时以前向分局指挥值班室报告下列事项:
1.驻地港内船舶状况、机械状况、油水储备等;
2.次日船舶行动计划;
3.次日大队值班领导、值班员名单;
4.其它有必要报告的情况。
(三)在大队驻地港停泊的船舶每日15时30分前向大队值班室报告下列事项:
1.本船当日工作情况和次日安排;
2.本船人员、机械、油、水、主副食等;
3.其它有必要报告的情况。
(四)分局直属船舶按本条第三款的同样时间和内容直接报告分局指挥值班室。
(五)厂修船舶适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六)海上活动船舶16时前报告下列内容:
1.船位或工作站号;
2.当日作业情况;
3.次日活动安排;
4.其它有必要报告的情况。
第十九条 船舶外出执行任务停靠其它港口,应在进港前报告预定进港时间、进港后的计划安排,离港后将停靠期间的主要情况汇总上报。
第二十条 船舶、大队值班室、分局指挥值班室遇有下列情况应立即上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一)船舶发生海损、机械事故、涉外事件、疫情、中毒、伤亡事故等已采取的处置措施。
(二)船舶遇敌、发现影响我船行动的海情、空情等情况。
(三)所在海区的灾害性天气、可疑漂浮物、航行障碍物、海水严重污染及其它突发的重大情况。
(四)进出港湾锚地和军事禁区。
(五)因故临时改变的计划。
(六)其它需立即上报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 船舶在友邻海区活动或跨海区执行任务,遇有特殊情况,也应向该区分局报告、请示。
第二十二条 船舶应按有关规定报告航行警告的规定内容。
第二十三条 船舶在海上航行和作业时,应按局规定发送气象实时资料。
第二十四条 船舶航次结束后,应填写航次报告表,一式两份报分局(大队)指挥值班室,经核实后,报领补助。
第二十五条 报告通报的要求
(一)上报航行计划的时限,需大队批准的计划提前一天上报;需分局批准的计划,提前两天上报;需局批准的计划,提前三十天上报。
(二)凡经批准的航行计划,无特殊情况不得改变,如变更航行计划,需上报批准。
(三)使用电话通报、报告时要事先拟好电话稿,受话人应记录并复诵核对,重要情况应用传真或电报发出。
(四)值班人员在接到报告、通报后要及时处理。
第二十六条 所有调度指挥来往的电文,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海洋局的有关保密规定。

第五章 大洋调查
第二十七条 本文大洋调查系指在渤、黄、东、南海之外的世界各海域的航行和作业。
第二十八条 大洋调查必须按要求制定严密的航行、作业计划及情况处置予案,报局审批。
第二十九条 大洋调查船应备齐大洋航行的各种证书和文件。
第三十条 所有参加大洋调查的人员,必须经过政审。
第三十一条 船舶进入外国港口前,驶出外国港口后,必须向局报告进港安排和停靠期间情况。
第三十二条 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应即告局,如果情况危急,必须援助时可公开呼救。并应作好记录,按格式填写海事报告,送交有关当局签证。
第三十三条 航行中需要对外籍船舶或人员在海上进行援助活动时,按有关规定进行。
第三十四条 船舶同我驻外机构的联系
(一)船舶抵达有我驻外机构国家的港口前,在给代理发报的同时,抄报我使、领馆,并在船舶抵港后,主动向使、领馆汇报和请示工作。
(二)船舶在国外港口遇有较大涉外情况和我船人员发生被劫持、暗杀、偷渡、失踪等重大事件,应即向当地我驻外机构汇报并报局。在无法请示的情况下,由船党委(支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研究处理,事后报局。
第三十五条 大洋调查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具体组织实施参照《大洋调查船舶调度指挥工作细则》执行。

第六章 指挥文件和资料
第三十六条 指挥文件和资料是进行船舶指挥的基本依据和参考,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有关海洋、海洋调查、海上斗争方针政策性文件和规定。
(二)国际、国内的有关海洋法规。
(三)调查任务书、出航报告和航行计划。
(四)年度、月份用船计划。
(五)船舶技术资料。
(六)所属码头及有关港口、码头技术资料。
(七)下属干部及部署情况。
(八)调度值班日志。
(九)电报登记簿。
(十)台风、气象登记簿。
(十一)航海图书资料及报表。
(十二)海洋调查规范及资料。
(十三)其它资料。
第三十七条 值班日志、电话登记本、重要文件及重大事件摘记本等是船舶指挥和海洋调查的重要历史资料,必须立案妥为保管。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海洋局所有船舶和参加海洋调查临时归属我局指挥的其它船舶。
第三十九条 局、分局船舶指挥的气象保障,由局(分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区台)提供。
第四十条 各分局可根据本规定的基本精神,结合分局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补充规定。
第四十一条 大队值班室
大队值班室是大队为开展日常工作而设立的综合性值班室,实行昼夜不间断的值班。大队值班室除办理大队领导规定的事务外,行使对所属在港船舶的日常行政管理和分局授予的调度指挥权,接受分局指挥系统值班室的命令、指示和通报,并进行检查和落实,掌握大队船舶状况,按规定向分局指挥值班室请示报告。
第四十二条 各级指挥值班人员参照国家有关劳动制度规定,享受补助和补休。
第四十三条 本规则由国家海洋局船舶飞机调度指挥中心负责解释。

大洋调查船舶调度指挥工作细则
船舶大洋调查的调度指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多种因素相互制约,为使整个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船舶行动安全和任务的顺利执行,根据国家海洋局《船舶条例》和《船舶调度指挥规则》特制定“大洋调查船舶调度指挥工作细则”,作为上述《条例》和《规则》的具体实施办法与补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海洋事业的发展,确保大洋调查任务顺利完成,使大洋调查调度指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制定本细则的目的是明确船舶大洋调查调度指挥工作的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以及船舶海上行动的有关规定等。
第三条 本细则根据《国家海洋局船舶条例》和《船舶调度指挥规则》的原则制定,是局、分局组织大洋调查,实施调度指挥工作的依据。我局有关各级领导及业务部门的人员都必须熟悉、掌握并遵照执行。
第四条 各级调度指挥部门制定大洋调查任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计划、岗位责任等,均必须符合本细则的要求。
第五条 大洋调查船的调度指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随机因素较多,必须按系统工程方法实行统筹安排、分级管理。各级领导要在目标论证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周密计划,严格分工,大力配合,按统筹协调程序,作好各项组织协调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安全园满地确保计划项目的顺利完成。

第二章 大洋调查工作的前期准备
第六条 大洋调查任务的来源:
(一)由国家下达的指令性或指导性任务;
(二)有关部门委托的任务;
(三)由局或局属单位根据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并获局批准纳入计划的项目。
第七条 大洋调查任务的立项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符合我国政府有关政策、法律和总的路线、方针,对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有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或较高的科学价值;
(二)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
(三)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相适应,任务、项目的提出与执行,主管业务部门必须组织进行可行性方案论证,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第八条 可行性方案论证由主管业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一般情况下需在执行任务的前一年提出要求立项的可行性方案论证报告。然后,由局主管业务司负责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评审,通过后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列入局计划项目。重大项目需报请国务院审批后才能立项。
第九条 大洋调查任务通过局计划下达。承担任务的负责单位,根据计划任务的要求,牵头组织制订调查实施方案,其基本内容包括:
(一)任务的目的要求;
(二)活动海区范围、作业内容、作业线和站位布设、时间安排;
(三)对船舶航行、定位、通信、调查、甲板设备和其它船上仪器设备增(改)装、船舶动力系统及船体改装的要求;
(四)调查项目成果内容、鉴定及移交、分配方式;
(五)所需经费预算,外协技术要求;
(六)准备阶段工作计划、进度网络图及各参加单位的职责分工等。
第十条 调查任务的计划管理和局有关部门的分工:
(一)局主管业务司负责组织可行性方案论证及其评审工作;根据任务需要同有关部委进行会商;向国务院承办报批手续;向局属承担任务单位(分局、研究所)下达计划任务书;组织局机关有关部门会审项目负责单位上报的业务实施计划方案,并负责承办下达批复;负责大洋调查工作前期准备阶段的任务协调工作;参加备航检查;负责组织成果评审和验收工作;负责组织和编写执行任务的工作总结。
(二)计划司协助主管业务司组织大洋调查任务的可行性论证并下达年度计划任务;负责大洋调查项目的计划安排,下达经费、条件指标和安排落实等工作。
(三)国际合作司负责涉外事件的联系、处理,掌握外交政策;办理非船员的护照,选配翻译;向有关国家办理涉及船舶进入该国控制区调查作业的入境许可照会及文电;并负责提供有关国家对其控制区(含经济区、捕渔区)实施的政策、规定等。
(四)人事劳动教育司负责出海人员的政审工作;承办船员适任证书;组织办理海员证书;负责承办奖惩事宜。
(五)局办公室负责制定、检查防止政治事故的安全保卫措施;参与备航检查,负责检查消防、武器弹药及公共安全保卫工作。
(六)船舶飞机调度指挥中心根据大洋调查任务书中的用船要求,负责安排年度用船计划;组织筹备航海图书及航保资料;按进度要求审批分局上报的海上航行、作业实施计划;组织安排通信、机要文书工作;负责办理委托代理业务;负责与总参、海军、全国海上安全主管部门等联系工作;负责安排船舶维修、改装;组织承办船舶技术证书和船检证书,协助分局落实轮机备件、帆缆、救生、损管器材;组织进行备航检查;负责组织落实船舶安全管理和发生事故后的调查与处理;船舶出航后负责船舶海上行动的指挥工作。
(七)局物资公司负责物资油料保障、订购、供应和储运工作,办理落实仪器设备订购,组织验收和索赔事宜。
(八)国家海洋预报中心负责大洋调查船舶航区水文气象预报和最佳航线选择(水文气象条件)的推荐工作。
第十一条 承担大洋调查任务的分局,负责落实船只备航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
(一)做好船只和仪器设备的修理和料配件的订购工作,切实达到船检和调查作业要求,并根据需要组织专业试航;
(二)与有关研究所配合,协助制定调查业务实施计划方案,负责组织各协作单位的任务协调工作;
(三)制定海上航行、作业实施计划,履行报批手续;
(四)负责出海人员政审,办理海员证书,编制上报材料;负责办理委托代理及其有关业务。
(五)编制补给计划和物资补给工作,组织出海人员及岸上指挥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必须的政策、业务学习;
(六)负责与船舶大洋航行有关的行政、组织工作,组织落实出航前、返航后的联检工作;
(七)负责组织备航检查,督促检查执行任务船舶,落实出航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八)负责组织落实返航后本航次的总结工作。
第十二条 承担调查任务主要项目的技术负责单位,接到局下达的任务书后,经会商分局等主要参加单位在40天内编拟出大洋调查业务实施方案,上报局主管业务司同时抄船舶飞机调度指挥中心。
第十三条 局主管业务司接到上报的大洋调查业务实施方案后,应在一个月内负责组织审查、批复工作;并协调、落实各项准备工作;根据需要,由主管业务司牵头召开有关分局、研究所、海洋预报中心、局机关有关各司(办)、船舶飞机调度指挥中心及主要协作单位参加的协调会,共同研究、明确分工、统一进度、落实计划方案。
第十四条 抓好对参加大洋调查工作各类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各承担任务单位的领导要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主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通过调查研究,详细分析出海人员的思想情况、存在问题并结合任务特点,深入细致地作好思想教育和动员工作。

第三章 船舶航行准备
第十五条 船和调查队在航行准备阶段,应认真做好人员思想教育和业务技术、物资的准备工作,根据任务书和调查作业实施计划的要求,以及工作时间长短、大洋调查工作特点等分别制定出教育训练、岗位考核、设备调试与校核鉴定等的实施计划;编拟所需物资器材、零备件、航海图书资料、医药用品的补充及油、水、食品的补给计划,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具体落实。
第十六条 出海人员数额应本着执行任务实际需要,精简高效和提高船舶海上自持能力的原则确定,其最高额不得超过全船床位和船舶的救生能力。船员必须控制在编制额之内。调查专业队与辅助人员数由局商分局、研究所后统一下达。出海人员由有关单位按出国人员规定和专业需要选定,对所有人员逐个进行政治审查,并将审查结果编册,于出海前两个月统一报局,以便办理护照和海员证书。出海人员数额是否符合船只安全运行能力,确定前需由航务安全监督部门审查认可。
第十七条 所有出海人员均需通过规定的体格检查,各单位要详细了解出海人员的以往病史,杜绝有不宜出海的人随船出海。体检通过后将体检表寄送分局,由分局医务室按规定审核签署后交船医建立航次保健档案,统一保管。各分局要认真选配船医,对被选船医的技术水平必须由医务部门实施严格考核,确实能够胜任海上医疗要求。
第十八条 执行大洋调查任务的船舶,根据任务书、调查作业业务方案、船舶指挥工作文件,以及上级关于基本航线设计思想,在充分掌握航区有关资料、完成航区海图改正工作的基础上,在分局业务部门指导下,由船上制订出大洋调查航行作业实施计划,并经船长签署后上报分局。
经分局逐项严格审定后,于启航前30天上报局调度指挥中心审批。
第十九条 调度指挥中心收到分局上报的大洋调查航行作业实施计划并与有关部门协商后,在启航前10天将批复下达给有关单位。
第二十条 为确保船舶行动安全,经局批准的航行作业实施计划,无关人员不得查询或摘抄。船抵外港后,在私人通信中,不得涉及有关航行计划和船舶未来航行动态等具体事宜。
第二十一条 编制、审批航行作业实施计划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一)航行作业实施计划必须符合安全、经济的基本原则,必须满足调查业务方案的要求,并根据任务要求逐点、逐线认真仔细地进行海图作业,详细查阅航路指南及有关资料,进行情况核实,确保航线安全可靠。
(二)严格遵守国际海洋法公约等法规原则,遵守沿海国宣布的关于领海主权、毗连区、大陆架或专属经济区的有关规定。
(三)按政策规定避开沿海国宣布的军事禁区和军事训练区,正确处置航行警告或航海通告公布的临时受限航区的海域。
第二十二条 调查船舶的备航检查,在启航前一周内进行,由分局负责组织实施,组成备航检查小组(局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由调度指挥中心牵头,并会同有关业务司视情派人参加),按照《国家海洋局船舶备航检查规定》执行。备航检查结果的情况报告于启航前两天上报局调度指挥中心。
第二十三条 经过重大改装修理后首次执行任务的船舶,备航检查一般应提前一个月并结合专业试航进行,以便通过试航检验船舶、设备、仪器性能,修订船舶航行作业程序和各种安全部署,提高船、队协同配合的能力,并为处理试航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供足够的排除故障或解决问题的时间。
第二十四条 为使船舶能按计划如期启航,在备航检查中发现的未按要求准备或尚未落实的问题,应由分局主管业务部门组织专人协助和督促船上限期解决。
第二十五条 为保障大洋调查航行作业的安全,国家海洋预报中心负责提供航渡、作业海区的海洋水文气象预报,执行任务的船舶负责本船现场预报工作。

第四章 船舶出航作业
第二十六条 备航检查报告经局批准后,船舶应按规定时间启航,启航前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一)船舶电台与指挥岸台试验沟通联络,进行校频。
(二)组织准备启航前的联检工作,在离码头的当天实施联检。
(三)离码头前一天1800时,全部出海人员必须就位,当晚2100时清查人数,与此同时根据《国家海洋局加强防劫船工作的若干规定》检查船上的所有房间和仓库,一律严禁无关和未经批准的人员上船。
(四)船长、政委组织有关人员最后对全船各个部位检查一次,如有意外情况迅速向分局(大队)指挥室报告。
(五)所有需要连续运转的设备、仪器必须通电连续工作,使之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六)做好出航前的动员工作,进一步检查落实临时上船人员在应急部署中的岗位、职责。做好救生、自救等应急训练和教育工作。
(七)收听航行警告、气象预报(启航前应连续收听三天),校核船钟、贴出各部位人员值班顺序表、应急部署卡、各种信号规定和注意事项等。
(八)最后核实出海人员情况后,分局将人员名单及其有关资料传真上报局指挥中心。
(九)大洋调查的外港代理工作的经费预算和结算,按局财务途经达成。
第二十七条 局与各分局间对大洋调查船指挥关系的交接地点,一般情况下,北海分局在大公岛,东海分局在鸭窝沙,南海分局在沙角。指挥关系的交接实施,必须是接方与船沟通联络后,交方才能脱离。
第二十八条 船舶离港后,分局应将最后核实的实际人数、油料、淡水、主副食数量、船舶吃水等与船舶自持力和安全的有关数据报局。
第二十九条 船舶启航后,对下述例行报告必须坚持实施:
(一)每日1600时向局报告船位、当日作业情况、次日安排和其他必要报告的情况。如情况比较复杂,每日0600时增加报告情况一次。
(二)北京时间每日0200、0800、1400、2000向国家海洋预报中心报OBS报,同时抄报局指挥室。
(三)进外港前、出外港后在引水锚地附近,必须向局发抵、离港报,进港安排及在港情况小结。在航渡中途经航路转向点时,要按时报告船位和航速、航向。遇有重要情况必须随时报告。靠外港前,将有关在港活动的初步打算及时报局。
(四)船舶必须严格执行业经批准的航行作业计划,如确需做较大变更(如增删整条测线、改变作业顺序)时,应提前两天向局请示,经批准后执行。增删个别作业站位或站位上的调查项目时报局指挥值班室备案。
第三十条 在下列情况下,船长有权决定船只行动计划,但必须同时报局:
(一)遇有突然的灾害性天气(或恶劣气象)影响,船舶不能正常航行作业时;
(二)遇有敌意船舶(或其它运载体)对我船按原计划航行作业有威胁或严重干扰时(可按海空情况处置预案执行);
(三)当航行作业进入沿海国经济区水域或其他特定区域后,遇到意外情况时;
(四)在航路或作业区有障碍,不能继续航行或作业时;发生危及生命的急伤病员,本船无法解决需就近停靠港口抢救时,或其他突发意外事件,需要立即作出处置决断时。
第三十一条 在航行途中要坚持做好下列工作:
(一)船舶在航行的适当时机,需进行应急部署(消防、救生、堵漏、自卫等)的操练(间隔不超过二十天),使全船人员熟悉各自岗位、行动路线、熟练动作要领,以免临场慌乱。
(二)建立安全巡视小组,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水密门窗、武器弹药库、主要部位(如驾驶台、机仓、报房等)的定期巡视检查。
(三)严格岗位责任制,各级领导要经常检查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以及机械、设备、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处理。
(四)船上各部门每天分别召开例会,总结当天工作情况,安排翌日工作计划,讨论解决存在问题。
(五)船长每天召开船上有关领导碰头例会,听取当天航行、作业情况汇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工作协调,安排翌日工作计划等。
(六)认真搞好航海安全保障工作,利用各种手段测定和校核船位、每天定时、定人校核各部位的船钟及航海部门的天文钟,船长每天要检查航海日志的记载情况,并经常督促有关人员按要求记好航海日志和各个部门的各种值班日志等。
(七)船舶电台每天要按时抄收所在海区的航行警告、水文气象预报和北京岸台发布的通检表;认真记好电台日志,电台人员必须严守值班岗位和通规通纪;电报的明、密级别要根据机密程度确定,要杜绝明、密码混用现象;所有电报必须按规定履行由船长审批签署手续才能拍发。按无线电通信规定检查应急电台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所有电报均采用北京时(或由局指挥值班室统一规定采用北京夏令时),请示电报必须采用文字报。大洋调查船舶通信,按《国家海洋局无线电通信规则及管理规定》执行。
(八)遵守作息制度,加强卫生管理,合理安排生活,加强饮食管理和监督,防止食物中毒,切实抓好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
第三十二条 在海上执行任务阶段要切实注意如下各点:
(一)在公海航行、作业的船舶,应严格遵守国际航行法规和海上避碰规则。
(二)海上救助工作按《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的原则执行。当船上有被救人员时,为防止意外,应限制被救者在船上的活动区域,并指派专人负责监护,这时特别要注意加强船上要害部门的安全护卫工作。
(三)为确保安全,在漂泊作业时,严禁使用下风舷部位的绞车;拖网作业时驾驶台与作业部位要建立专人可靠的通信联系,做到无驾驶台命令不放下网,无作业部位通知不得动车变速,根据情况双方随时密切磋商,严防钢缆缠绕推进器;在船尾拖网作业时,应悬挂规定号灯、号型,并由调查专业队派出船尾更,负责了望监视。
(四)船舶雾中航行或因雾停航锚泊时,要严格遵守雾中航行和锚泊规则(按国际规定和船舶条例第135条执行),无论何种原因停航锚泊时(含停靠外港),要加强甲板、船艏、艉的值岗寻检、了望工作。船舶在复杂海区航行时,应认真贯彻船舶条例第136条的要求,要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船舶安全。
(五)船舶抵外港前,按各外港规定时间与代理取得联系,及时向港方申报靠港,并安排引水、补给和在港活动等靠港有关事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出外港。
(六)船进外港前对全体人员必须进行外事教育,宣布纪律和具体规定,搞好船容卫生。停靠外港期间,加强向局和我驻外使(领)馆的请示报告。要严格执行外事纪律和船员离船制度,要切实遵守当地港章、港规。当地无关人员上船,必须按规定履行有关手续,并严格控制,加强对生活废弃物的管理,不得随意排污。加水、加油必须严格岗位值班,防止发生溢、漏事故。在港期间要严格船舷值更和船员上下船的请销假制度。
(七)船离外港的前一天晚上,船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对本部门的工作、人员、设备、仪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和小结,并将情况报局。

第五章 返航总结
第三十三条 返航开始,船长应动员、教育全体人员严守岗位、认真负责、再接再励、严防松懈情绪,特别要保证返航航渡的全程安全工作,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定期巡检措施。
第三十四条 船舶抵船籍港锚地前,船领导要向全体人员布置本航次总结提钢和总结计划。
第三十五条 船舶抵锚地前两天,向局报告抵达锚地的准确时间和在锚地工作的初步安排。抵锚地时要注意及时与分局沟通甚高频电话,适时地实施指挥关系的转移,认真地搞好船容卫生。在分局安排下实施联检时,船上要按规定如实向联检单位申报进关物品。
第三十六条 船长在全船共同总结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本航次总结报告,在靠港后的十天内经船长签署、分局审批后报局,调查航次航行总结报告应在阐明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总结船舶执行任务过程中在航行、作业、管理和安全工作方面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等。
第三十七条 首席科学家根据任务和海洋调查规范的要求,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编写海洋调查航次报告,在一个月内报局主管业务司。
第三十八条 对在执行任务中发生的一些特殊问题及其处理结果,返航后应尽快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报主管部门。
第三十九条 调查航次结束后,由主管业务司负责起草大洋调查工作报告,经局审定后,根据需要上报有关领导部门。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细则经局批准后下发执行,过去对大洋指挥调度工作的有关规定,凡与本细则不符者,均以本细则规定为准。
第四十一条 本细则由局、分局组织监督执行,由局船舶飞机调度指挥中心负责解释。

船舶备航检查规定
本规定是根据国家海洋局船舶条例第96条:“船舶备航就绪后,船、队领导要亲自到部门进行检查,并接受领导机关的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的规定;参照我国港监的“船舶安全检查须知”;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的检查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我局船舶出海航行作业的安全,我局船舶管理指挥部门对航行于大洋、近海、沿岸及港湾执行任务的船舶,启航前按规定程序要求进行严格备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条 启航前的最终备航检查,是在各类船舶每季度实施的例行综合安全检查、船舶自查的基础上,上级领导、安全管理和有关业务部门组成检查小组登船进行检查,以确认船舶是否符合开航安全技术条件和具备各种保障措施。
第三条 我局船舶备航检查,按两个层次组织:先由船和调查队领导组织自查,然后由分局或大队组织复查审批。属局直接指挥的船只的备航检查,由分局(局视需要派人参加)组织进行最终核查审定,然后报局审批。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是我国对船舶安全实行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船舶飞机调度指挥中心航务安全监督处是我局负责局属船舶安全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我局各类船舶在各港口执行任务时,均应尊重沿海各港务监督根据国际有关公约和我国有关法规所实施的安全检查。
第五条 本规定是根据“船舶安全开航技术要求国家标准(GB6551-86)”、“国家海洋局船舶条例”、“国家海洋局船舶调度指挥规则”制定,并满足“国际无线电规则”、“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及我国的“海船无线电规范”、“海船航行设备规范”等有关要求。
第六条 我局各类船舶,未经备航检查和航务安全监督部门及其上级船舶调度指挥机关对备航检查报告的核准审批,不得擅自离港启航。

第二章 船舶备航检查程序和分工
第七条 船舶根据航次计划任务书要求,在上报航行作业实施计划同时,上报经自检后填报的“船舶设备开航前安全检查情况表”作为上级审批航行计划的依据之一。
第八条 分局根据船舶的技术状态和执行任务技术要求,在启航前一周内组织有关业务部门,分成甲板、轮机、调查(含气象)和公共安全四个专业组,对船舶实施全面深入地检查,并负责审批检查结果。凡由大队下达的短期、近岸、临时性任务,由大队负责检查审批,并报分局备案。
第九条 备航检查组人员的组成和数量,由分局根据船只情况、任务内容等视情决定。
第十条 对船舶进行备航检查时,检查组首先应认真听取船、队领导对自检情况的报告。然后,分专业、部门分别到位进行检查,必要时可进行测试、复核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填报并签字以示负责。如需动态进行时,可要求船上启动设备进行检视,对执行海上作业时间长、航程运、海区复杂并经进厂修理后首次执行任务的船只,应组织专业试航进行动态检查。
第十一条 检查组负责人,在汇总各专业组检查情况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统一思想,确认航次备航检查的报告结论,报分局或局审批。
第十二条 经检查发现问题,检查组可根据问题性质和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如属装备上的故障、隐患等均必须在出航前限期修复、排除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属人员证件、资料等方面的问题应限期调配,绝不允许无证出海。在检查中各单位各部门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和设备技术性能,必要时检查组应进行详细测试验证,以确认船舶是否符合安全开航条件。

第三章 备航检查内容
第十三条 甲板部门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船舶各类证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各种要求的符合程度。
(二)航海图书、资料的完整性与改正情况。
(三)航海辅航设备、备件、备品、工具的完整性、可靠性。
(四)信号设备及其备件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是否符合规定。
(五)救生设备及其备件、工具、属具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使用的熟练程度。
(六)领航员软梯、舷梯、舱口盖、水密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七)消防设备,器材的完整性、性能及配置地点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八)航海部门各种表簿、资料是否齐全、记录是否正确。
(九)安全制度、部署及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十)通信、机要、导航定位设备是否按要求配置、性能及可靠性。
(十一)航行操纵、系泊设备及锚机、舵机、甲板机械设备、厨房设备的完好性、可靠性和安全度。
(十二)舱面固定索、把手索及甲板上存放物件的固定情况、及船体结构的锈蚀、舱室的安全性。
(十三)配载及稳性处理的可靠性和安全度。
第十四条 轮机部门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主机动力系统及其附属设备的检查含:主柴油机运行情况,机械传动结构,主要零部件,机旁操纵系统及遥控操纵系统,进排气系统,供油系统,润滑系统,海、淡水冷却系统,启动系统等。
(二)副机及电站、电力系统的检查含:副机运行情况及附属系统,总配电板开关、断路器和仪表设备,主电路及发电机、电动机的绝缘情况,蓄电池及其应急照明情况,变压器、二次网路设备及其绝缘情况等。
(三)空压机及全船高、低压空气系统的检查含:压缩机、安全阀、减压阀等。
(四)全船滑油、燃料系统的检查含:滑油泵,燃油泵,燃油、滑油分离机,油柜、油舱及管路情况。
(五)艏侧推,主推力系统和轴系情况的检查含:油泵马达,控制系统,主推可调桨系统,推力轴,中间轴承,制动器,尾轴密封装置,减速离合装置等。
(六)全船生活用水,疏排水系统的检查含:海、淡水系统及其设备情况,舱底泵及舱底水疏排管系情况,海水淡化装置,辅助锅炉及热水蒸气系统情况。
(七)全船通风、空调和冷藏设备及其系统的检查含:通风机,空调装置,伙食冷藏系统和冰库等。
(八)轮机修理设备情况检查含:车床,钻床,砂轮机,电焊,气焊等。
(九)全船消防、压载系统的检查含:固定消防泵,可移消防泵,舱底急用泵,水龙带和喷枪等。
(十)全船灭火系统及设备的检查
含:固定灭火系统,可移式灭火器材及防火装置等。
(十一)轮机消防救生应急装置的检查
含:油泵风机应急切断装置,油舱、油柜速关装置,风筒防火档板及可动关闭装置,机舱水密装置,天窗关闭装置及逃生孔的畅通,照明情况,堵漏器材的配备及备件情况。
(十二)防污设备检查
含:油水分离系统,粪便处理装置,污油舱及排污系统等。
(十三)检查各种油料、备件及工具仪表的配备情况。
(十四)检查各种值班规定、制度和各种应急操纵、措施等。
第十五条 调查部门检查的内容。
(一)气象仪器是否完好、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要求、维修设备、工具、备件的配备情况。
(二)对航行作业海区气象信息资料发布规定的掌握情况,各种技术文件资料是否带全。
(三)水文测量设备的完好性。
(四)水化学调查、分析设备的完好性。
(五)环保生物调查设备的完好性。
(六)地质调查设备的完好性、可靠性。
(七)计算机室设备的完好性、可靠性、安全度。
(八)实验室器材、样品、设备、工具是否按要求配备、仪器的完好性和安全措施。
第十六条 公共安全工作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枪支、弹药状况应开舱清查,人员使用是否熟练。
(二)安全保卫工作的预案、措施、制度是否落实。
(三)防火部署人员岗位落实情况。
(四)清舱检查情况。
(五)人员思想情况、不安全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
(六)防劫船、防海盗措施、自卫部署及其落实情况。
(七)医疗器材配备、药品补给、人员健康状况、伙食卫生防疫与防病措施。
(八)有毒、易燃、易爆物品的保管、处置办法和安全措施。
(九)形势、任务、政策、纪律、思想、外事教育材料和教育计划。
(十)船容、卫生检查情况。
第十七条 将备航检查结果按专业分类分别如实填写下列附表,检查人和负责人必须在附表中签字以示责任。
(一)船舶甲板部门设备备航检查表。(表一)
(二)船舶轮机部门设备备航检查表。(表二)
(三)船舶调查(气象)设备、实验室设备备航检查表。(表三)
(四)船舶公共安全工作备航检查表。(表四)
第十八条 对船舶的备航检查工作结束后,检查组统一写出“备航检查报告”在报告中必须明确被检查船舶是否已具备按原定计划如期安全启航的条件,报分局审批。由局直接指挥的船舶,经分局审定后报局审批。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对航行于二类航区以下的船舶的备航检查,各分局可根据活动海区、船舶状况的具体情况,对检查内容、程序、分工等参照本规定原则作出相应的补充。
第二十条 本规定经局审议批准后下发执行。过去对备航检查的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不符者均以本规定为准。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局、分局监督执行,由局船舶飞机调度指挥中心负责解释。
表一 船舶甲板部门设备备航检查表
━━┯━━━━━━━━━━━━━━━━┯━━━━━━━┯━━━━━
序号│ 检 查 内 容 │ 评 语 │ 签 名
──┼────────────────┼───────┼─────
1 │证书及有关文件 │ │
──┼────────────────┼───────┼─────
2 │航行及操纵设备 │ │
──┼────────────────┼───────┼─────
3 │航海图书及资料、表簿 │ │
──┼────────────────┼───────┼─────
4 │各种信号及其设备 │ │
──┼────────────────┼───────┼─────
5 │各类救生设备 │ │
──┼────────────────┼───────┼─────
6 │消防设备及器材 │ │
──┼────────────────┼───────┼─────
7 │安全制度及规则 │ │
──┼────────────────┼───────┼─────
8 │航海导航定位设备 │ │
──┼────────────────┼───────┼─────
9 │无线及船内有线通信设备 │ │
──┼────────────────┼───────┼─────
10│机要设备及文书 │ │
──┼────────────────┼───────┼─────
11│锚机、舵机等各种甲板机械设备 │ │
──┼────────────────┼───────┼─────
12│舱口盖、水密门、领航员软梯、舷梯│ │
│安全度 │ │
──┼────────────────┼───────┼─────
13│甲板存放物件的固定及舱面固定索、│ │
│把手索 │ │
──┼────────────────┼───────┼─────
14│船体结构、舱室安全度 │ │
──┼────────────────┼───────┼─────
15│厨房设备 │ │
──┼────────────────┼───────┼─────
16│危险品种类,存放,安全措施 │ │
──┼────────────────┼───────┼─────
17│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 │
──┼────────────────┼───────┼─────
18│驾驶人员技术状况、掌握航行计划、│ │
│海区情况、应急措施情况 │ │
──┼────────────────┼───────┼─────
19│配载及稳性处理的安全度 │ │
━━┷━━━━━━━━━━━━━━━━┷━━━━━━━┷━━━━━
检查组负责人:
表二 船舶轮机部门设备备航检查表
━━┯━━━━━━━━━━━━━━━━┯━━━━━━━┯━━━━━
序号│ 检 查 内 容 │ 评 语 │ 签 名
──┼────────────────┼───────┼─────
1 │主机动力系统及其附属设备 │ │
──┼────────────────┼───────┼─────
2 │副机、电站、电力系统 │ │
──┼────────────────┼───────┼─────
3 │空压机及高、低压空气系统 │ │
──┼────────────────┼───────┼─────
4 │滑油、燃料系统 │ │
──┼────────────────┼───────┼─────
5 │轴系、艏侧推、主推力系统 │ │
──┼────────────────┼───────┼─────
6 │生活用水装置及疏排水系统 │ │
──┼────────────────┼───────┼─────
7 │通风、空调和冷藏设备 │ │
──┼────────────────┼───────┼─────
8 │轮机修理设备、工具 │ │
──┼────────────────┼───────┼─────
9 │消防、压载系统 │ │
──┼────────────────┼───────┼─────
10│灭火系统及设备 │ │
──┼────────────────┼───────┼─────
11│轮机消防救生应急装置 │ │
──┼────────────────┼───────┼─────
12│防污设备及排污系统 │ │
──┼────────────────┼───────┼─────
13│各种油料、备件及工具仪表 │ │
──┼────────────────┼───────┼─────
14│各种值班规定、制度和应急操纵、 │ │
│措施 │ │
──┼────────────────┼───────┼─────
15│其它 │ │
━━┷━━━━━━━━━━━━━━━━┷━━━━━━━┷━━━━━
检查组负责人:
表三 船舶调查(气象)设备、实验室设备备航检查表
━━┯━━━━━━━━━━━━━━━━┯━━━━━━━┯━━━━━
序号│ 检 查 内 容 │ 评 语 │ 签 名
──┼────────────────┼───────┼─────
1 │各种气象仪器 │ │
──┼────────────────┼───────┼─────
2 │气象资料、文件、数表 │ │
──┼────────────────┼───────┼─────
3 │水文测量设备 │ │
──┼────────────────┼───────┼─────
4 │水化学调查分析设备 │ │
──┼────────────────┼───────┼─────
5 │环保(监测、监视)设备 │ │
──┼────────────────┼───────┼─────
6 │生物调查设备 │ │
──┼────────────────┼───────┼─────
7 │地质调查设备 │ │
──┼────────────────┼───────┼─────
8 │计算机室设备 │ │
──┼────────────────┼───────┼─────
9 │实验室安全工作例行检查 │ │
──┼────────────────┼───────┼─────
10│放射性物质、有毒、可燃试剂的携带│ │
│审批情况及保管、应用的安全度 │ │
━━┷━━━━━━━━━━━━━━━━┷━━━━━━━┷━━━━━
检查组负责人:
表四 船舶公共安全工作备航检查表
━━┯━━━━━━━━━━━━━━━━┯━━━━━━━┯━━━━━
序号│ 检 查 内 容 │ 评 语 │ 签 名
──┼────────────────┼───────┼─────
1 │防劫、防盗措施,应急自卫部署及人│ │
│员岗位落实情况 │ │
──┼────────────────┼───────┼─────
2 │医疗器材配备及药品补给情况,合理│ │
│性、适用性 │ │
──┼────────────────┼───────┼─────
3 │各类人员健康复查情况及卫生防病措│ │
│施 │ │
──┼────────────────┼───────┼─────
4 │有毒、易燃、易爆物品保管处置办法│ │
│,安全措施 │ │
──┼────────────────┼───────┼─────
5 │船容、卫生情况及制度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民政部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民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
我部于今年五月五日至九日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了全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工作座谈会。会议开得很成功。这次会议是继一九八四年“漳州会议”以后的又一次重要的专业会议,对于推动全国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发展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座谈会
纪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附:全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工作座谈会纪要(1989年5月10日)
民政部于一九八九年五月五日至九日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了全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工作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民政厅、局主管城市社会福利工作的处长、副处长和部分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院长。民政部副部长张德江同志在座谈会上作
了题为“深化改革,提高效益,进一步开创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新局面”的报告。会议贯彻第九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总结了五年来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取得的成绩,交流了深化改革的经验,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改革
方向。纪要如下:
(一)
会议认真总结了五年来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漳州会议以来,全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正在从封闭型向开放型、救济型向福利型、单纯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型转变,出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兴办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局面,标志着我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进
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主要表现是“五个改变”。
1.改变了社会福利事业由国家包办的体制,出现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新局面。据一九八八年统计,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达1098所,五年间增加了26.4%; 街道举办的集体福利事业单位达8133个,五年间增加了24倍;也出现了一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出资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
2.改变了单纯救济和恩赐观点,确立了全心全意为收养人员服务的思想。通过改革和整顿,加强了社会福利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发扬了无私奉献精神,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收养人员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院容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3.改变了只重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的观念,开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新路子。各地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一手抓社会效益、一手抓经济效益,积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为改善收养人员生活、改造危旧房屋开辟了财源。据去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
位生产总值达三千多万元;纯收入达一千六百多万元,相当于年事业费的10%。
4.改变了单纯供养的做法,实行供养与康复相结合。各地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认真贯彻供养与康复并重的方针,积极开展老年人、残疾儿童、精神病人的康复活动。参加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老年人已分别占收养残疾儿童、老人总数的40%和24%。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劳动治疗、文娱
治疗四结合疗法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病人康复活动,已普遍开展。有些福利事业单位还利用人员、技术、设备的有利条件,指导和帮助街道开展社区康复活动。
5.改变封闭式的办院模式,开展社会化服务活动。许多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在做好“三无”对象收养工作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实行有偿服务、收养离退休孤老、家庭无力照顾的老年人、残疾儿童和精神病人,并不断拓宽社会化服务的领域。
会议认为,漳州会议以来,全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所以取得显著成绩,其基本经验是:抓观念更新;促思想解放,是增强干部职工改革意识的重点环节;抓改革整顿,焕发事业生机,是办好社会福利事业的根本出路;抓经济效益,促进社会效益,是增强社会福利事业活力的有效手段;
抓领域开拓,扩大服务范围,是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
会议分析了城市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突出表现是“三个不适应”。
1.五十年代的办院模式不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要求。现有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大多数是五、六十年代初期建立的,主要是收养社会上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和精神病人,解决了当时突出的社会问题,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
很大变化,“三无”对象明显减少,而离退休孤老、身边无人照顾的老人、残疾儿童和精神病人日益增加,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些人的福利需求也不断增长,要求提供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但是,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社会福利事业
单位仍处于封闭型、救济型、单纯供养型的办院模式,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吃“大锅饭”的状况不适应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单纯依靠国家拨款过日子,福利院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福利院“大锅饭”,花钱不少,效益不高。部分福利院领导班子臃肿,科室林立,人浮于事,多数事业费花在工作人员身上。这
种不讲核算、不讲效益、缺乏生机的状况,已不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3.国家办的福利事业单位现有的设备条件、人员素质不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福利要求。全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危房面积达40万平方米,约占总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一。不少单位医疗设备仅停留在“老三件”(即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水平上。医护人员缺乏,医疗水平不高。全国
还有一半以上的县和中小城市至今还没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这种状况同当地群众最基本的福利需求很不适应。
会议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继续深化改革,提高效益,增强活力,充分发挥示范指导作用;继续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办,逐步形成以国家办的社会福利事业为骨干,以集体福利事业为主体,以家庭自我保障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事业体系;继续发展社
区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继续加强社会福利的理论研究和体制建设,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福利制度。
会议认为,要实现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四条方针:一是坚持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尚不发达,国家财力有限,现阶段只能实行以保证基本生活水平为主要特色的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要与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相适应,不能操之过急,盲目
追求高档次。条件要改善,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提高效益,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方针。我国社会福利事业是在党和政府的统一规划指导下进行的,政府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但是国家不可能承担社会福利的全部任务。依靠社会力量
,实行国家、社会、家庭相互结合,互相补充,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坚持以实业补事业的方针。要以福利事业为依托,兴办经济实体,开展收费服务,增加资金来源。福利与生产相结合,事业与实业相依托,这是我国社会福利工作的一大特色,拓宽了我国社会福利的
发展道路。四是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业的方针。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体现着党和国家性质的准则。勤俭办福利,在困难的时候要讲,条件改善了的时候也要讲,这是福利事业应该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三)
会议一致认为,要使我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下一步的改革应以提高效益、增强活力为中心,改革管理体制,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1.改革管理体制。要针对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分配不合理、效益不高的弊端,重点抓好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实行院长负责制,确立院长的法人代表地位,使其真正享有行政、医疗、财务、人事等方面的权利。上级主管部门主要是管好院长的任命(或聘任、或选举)、考核和民主监督。

在实行院长负责制的同时,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倡院长直接领导班组,精减中层机构,改变科室林立、人浮于事的状况。要进一步推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承包责任制。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铁饭碗。实行责任制的具体形式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企业的具体做
法,不搞一刀切。
2.增加服务内容。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要在搞好内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突出面向社会,开展社会化服务,推进公共福利事业社会化。要利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类适宜的服务项目,把福利院办成本社区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要积极创办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各类新
型的福利设施,如老人公寓、老年医院、老人庇护所、老人日托所、儿童庇护所、专业康复医疗机构等,为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和居民群众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创建新型福利设施,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名不符实的东西,不要监用“康复中心”名称。
3.提高服务质量。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倡无私奉献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提高职工队伍的基本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收养人员服务的思想。要制订职业道德规范,使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要坚决纠正一切违法乱纪现象,对因此造成严重后果者,必须查处。提
倡工作人员和收养人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形成平等、团结、友爱、互相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对表现好、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发扬全心全意为收养人员服务的“孺子牛”精神。要与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组织自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残疾人和一切有
困难的人开展各种形式的义务服务活动。要普及康复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搞花架子,使工作经常化。
4.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不能只靠事业费吃饭,要增强经济观点,学会聚财、用财之道,挖掘潜力,开辟生产门路,增加经济收入。今后五年,力争所有的福利事业单位都能有比较稳定的生产经营收入。一是要明确生产目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福
利事业,提高收养人员生活水平,因而既要抓经济收入,也要抓服务质量,两者不可偏废。二是要明确经营原则。确定生产经营项目,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原则。三是要正确分配生产收入。确保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改善收养人员生
活和福利设施,小部分用于职工奖励。四是坚持生产劳动与康复活动相结合,组织收养人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把参加生产劳动作为开展康复活动和参与社会的手段之一。
为确保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会议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分类指导。各地经济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要求各地用统一的标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是不恰当的。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大、中城市,可以适当办一些水准较高的福利设施,在管理、服务、康复、科研等方面体
现国家的一流水准。对外作为我国社会福利事业交流的窗口,对内发挥示范、指导作用,作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样板。大多数地区应大力发展普及型、低层次的福利设施,扩大覆盖面,发挥“雪中送炭”的功效。经济不发达地区,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发展群众急需的社会福利事业。

对孤老残幼要实行集中收养与分散收养相结合的原则,除少数由国家集中收养外,大多数要依靠社区服务机构收养,鼓励城乡有代养能力的家庭代养或领养。大、中城市要逐步改造综合性的福利院,有条件的应逐步向单一型、专业型过渡。小城市和县镇要根据需要,办综合性的社会福利事
业单位。远离城市、又实在办不下去的福利院,可关停一些,但应作科学论证,谨慎从事。对不同类型的院,可视收养人员不同,提出不同的改革方向和办院方针。
与会代表决心在党的十三大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第九次全国民政会议和这次座谈会精神,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为进一步开创社会福利事业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1989年6月27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