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公路路政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01:01:20  浏览:945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公路路政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公路路政管理办法的通知

连政规发〔2010〕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连云港市公路路政管理办法》已经市十二届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七月二日

连云港市公路路政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路管理,提高路政管理水平,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的路政管理。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规划和建设中的公路路政管理参照本办法。

第三条 公路路政管理,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路沿线公路用地及公路建筑控制区的建筑规划、交通状况、服务设施、路容路貌、环境卫生等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检查。

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协调规划、公安、城乡建设、城管、国土、水利、林业、工商、物价、安监等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第二章 公路路政管理职责



第五条 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公路路政管理的主管部门,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公路管理机构行使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措施权。

第六条 受委托的公路管理机构在公路路政管理中行使下列职责:

(一)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公路路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负责管理和保护公路路产;

(三)实施公路路政巡查;

(四)依法对公路建筑控制区实施管理;

(五)参与公路规划、建设期间等相关管理工作及交工、竣工验收;

(六)负责公路标志、标线的监督管理;

(七)对违反公路路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公路用地管理



第七条 国、省道自公路两侧路肩(无路肩的,自路面)外缘起向外延伸7.5米为公路用地;县、乡道自公路两侧路肩(无路肩的,自路面)外缘起向外延伸5.5米为公路用地。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从事以下活动:

(一)利用公路桥梁进行带缆、牵拉、吊装等施工作业,设置不符合标准的高压电力线和易燃易爆的管线;

(二)在公路桥梁桥孔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明火作业、搭建各类设施;

(三)倾倒渣土、垃圾,焚烧各类废弃物;

(四)摆摊设点、堆放物品、打谷晒场、设置障碍;

(五)挖沟引水、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污物,堵塞公路排水沟渠、填埋公路边沟;

(六)在公路上进行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

(七)损坏、擅自移动、涂改公路附属设施;

(八)车载货物触地行驶或者抛、撒、滴、漏;

(九)公路大中型桥梁和渡口周围200米以及在公路两侧100米范围内挖砂、采石、取土、倾倒废弃物以及进行爆破作业及其他危及公路、公路桥梁、公路渡口、隧道安全的活动;

(十)损害、污染公路或者影响公路畅通的其他行为。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下列行为时,应当事先征得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有关公安机关的同意:

(一)确需挖掘或者占用公路、公路用地的;

(二)穿、跨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管线及其他设施的;

(三)在公路上设置平面交叉道口或者与公路搭接的;

(四)需在公路上行驶履带车、铁轮车及其他有损路面的机具的;

(五)其他须经过批准的行为。

第十条 经批准占用、利用、挖掘公路及公路用地或者使公路改线的,建设主体应当按照不低于该段公路原有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改建或者给予相应的补偿。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路产损害的,应当按《江苏省公路赔(补)偿收费标准》向公路管理机构缴纳赔(补)偿费。

第十一条 严禁损害公路行道树和公路花草绿地,不得任意砍伐。需要更新砍伐的,应当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意后,依照相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完成更新补种任务。

第十二条 造成公路损坏的,责任者应当及时报告公路管理机构,并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现场调查。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与公安机关的联动机制,制定相配套的方案,保障公路执法秩序得到维护。

公安机关应当主动协助公路管理机构查处各类因交通运输事故造成的路产损失案件。

第十三条 公路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施工路段现场管理方案,并于施工之日前二十日分别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公安机关,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并按规定向公路管理机构缴纳施工保证金。现场管理方案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

第十四条 在公路上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在作业处或施工路段两端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安全标志。需要车辆绕行的,应当在绕行路口设置绕行标志;影响行车安全的,夜间还需要设置红灯警视信号。因施工需要中断交通或半幅封闭施工的,应当事先征得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同意,并发布相应通告。不能绕行的,必须修建临时道路,保证车辆和行人通行。

施工用载重车辆压损原有公路的,施工单位必须及时恢复原状或向公路管理机构缴纳相应的赔(补)偿费。

第十五条 经批准增设的平交道口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江苏省道路交通运输安全条例》及《江苏省公路平交道口管理规定》的要求。

不符合要求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有关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在规定期限不予整改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会同公安机关封闭其道口。



第四章 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



第十六条 从公路边沟外缘起,没有边沟的,从公路坡脚线外缘起,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公路坡脚线难以界定的,从公路两侧路肩(无路肩的,自路面)外缘起,国道向外延伸27.5米、省道向外延伸22.5米、县道向外延伸17.5米、乡道向外延伸12.5米为公路建筑控制区。

公路建筑控制区的标桩、界桩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设置。

第十七条 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不得进行下列活动:

(一)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

(二)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倾倒垃圾、废土,排放污水;

(三)损坏、擅自挪动建筑控制区标桩、界桩。

第十八条 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进行下列活动的,应当事先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一)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原有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因公路新建、改建或者建筑控制区调整等,被划入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改扩建的;

(二)在建筑控制区内设置电杆、埋设管线等设施的。

第十九条 规划和新建村镇、居民小区、开发区、厂矿、学校、集市贸易场所等建筑群,其外缘与公路用地外侧最小间距:国道、省道不少于二百米,县道不少于一百米,乡道不少于五十米,并应当避免在公路两侧对应进行,以防止造成公路街道化,保障公路的运行安全与畅通。

第二十条 公路两侧新建小城镇、中心村只能规划在公路一侧,按块形集中布局,单向垂直与公路连接;已在公路两侧布局的集镇(村),只能按规划要求在一侧发展,禁止在原集镇(村)两侧沿线延伸;已形成街道的,应及时调整规划,逐步向外拆移,公路两侧分散的建筑也应按规划要求,分批分期迁移至规划区内。

第二十一条 公路两侧建设规划必须由规划部门会同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国土、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审查并报政府批准。公路沿线建设项目必须在批准的规划区进行建设,国土资源部门必须有建设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同意的意见后批征土地。办理建设(设施)许可证时,应事先征得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同意。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越权或违章批准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任何永久性和临时性建筑设施,违者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由批准者赔偿拆除损失,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追究领导者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因历史原因公路路段已形成街道的,应按规划迁移,并实行隔离式管理。对与公路连接的连片房屋,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对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只在两端设置出入道口。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者破坏前款规定的隔离设施。

第五章 超限运输管理



第二十三条 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应当符合国家制定的限载标准,并应按公路交通运输信号的要求行驶。

第二十四条 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和公路隧道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确需行驶的,必须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运载不可解体的超限物品的,应当按照指定的时间、路线、时速行驶,并悬挂明显标志。

运输单位不能按照前款规定采取防护措施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帮助其采取防护措施,所需费用由运输单位承担。



第六章 公路交通标志和非交通标志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 公路上的交通标志、标线、跨线式龙门架由公路管理机构负责统一设置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非交通标志、标识以外的其它标志、标识、跨线式龙门架。

第二十六条 建成的公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明显的符合国标的标志、标线。在危险路段和复杂路段设置安全警示和防护设施。

第二十七条 公路上的交通标志、标线、跨线式龙门架受法律保护,未经公路管理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拆除、移动、涂改。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对有关公路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有权检查、制止各种侵占、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及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条 公路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在公路、建筑控制区、车辆停放场所、车辆所属单位等进行监督检查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公路经营者、使用者和其他有关单位、个人,应当接受公路路政管理人员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并为其提供方便。

公路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应当佩戴标志,持证上岗。

第三十一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属公路监督检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要求公路监督检查人员熟悉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公正廉洁,热情服务,秉公执法,对公路监督检查人员的执法行为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对其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纠正,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用于路政管理、检查的专用车辆,应当按照交通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设置统一的标志和示警灯。

第三十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达到本办法规定要求的公路沿线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到位。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公路”是指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间、城乡间、乡间能行驶汽车的公共道路,包括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公路部门管理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是公路的组成部分。

“公路路政管理”是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统称“路产”)的完好,维护公路合法权益,促进公路事业发展所进行的行政管理。

“公路附属设施”是指为保护、养护公路和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所设置的公路防护、排水、养护、管理、服务、交通运输安全、渡运、监控、通信、收费等设施、设备以及专用建筑物、构筑物等。

第三十五条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与城区道路共线的路段,其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绿化带由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养护、维修和保洁,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路政管理。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铁路运输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实施细则

铁道部


铁路运输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实施细则
铁道部


细则
根据铁道部、劳动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下达<铁路运输、工业、物资供销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换算周转量和上交税金复合挂钩实施办法>的通知》(铁劳〔1991〕147号)精神,在总结“七五”期间实行“万含”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
动铁路运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增产、增收、提效,使铁路运输企业职工在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前提下,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有适度增长,部决定从一九九二年起铁路运输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换算周转量、运输收入和劳动效率挂钩(以下简称“工效”挂钩)。为此特制定本实施
细则。
一、挂钩指标及比例
铁道部对运输企业实行“工效”挂钩的指标,既要鼓励企业为国民经济创造优质、高效的换算周转量;又要鼓励企业增加收入,为铁路发展积累资金;还要鼓励企业节约用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确定挂钩形式如下:
1、工资总额同换算周转量挂钩部分,浮动比例为1:1。
2、工资总额同运输收入(包括客货运输收入,行李、包裹收入,邮政运输及其他收入和纳税的建设基金)挂钩部分,按当年运输收入比核定的基数增加部分的5%增加效益工资。当年运输收入减少时,按相同比例扣减效益工资。
3、工资总额同劳动效率挂钩部分,运输企业当年新增效益工资的30%与各铁路局当年综合换算劳动生产率(即效率系数)挂钩。
二、基数的核定
1、工资总额基数(不包括物价补贴、原材料能源节约奖和堵漏保收奖):
以铁道部按挂钩指标结算的上年度工资总额为基础,加上按政策规定当年允许核入基数的工资总额进行核定。
2、换算周转量基数:
以上年实际完成数为基础,加上按政策调整数进行核定。
3、运输收入基数:
以上年实际完成数为基础,加上按政策调整数进行核定。
三、基数的调整
实行“工效”挂钩后,原则上实行“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的政策。但遇下列情况时,可相应调整挂钩指标基数:
1、在部下达的劳动工资计划内按国家政策规定接收的复员退伍军人、军队转业干部、大中专毕业生等,当年所需工资按实际发生数在挂钩工资总额外单列,下年度按接收人数和核定的平均工资计算的工资总额核入基数。
2、列入部定大中型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交付运营(临管)时,当年增人所需工资按核定数在挂钩工资总额外单列,下年度核入工资总额基数,同时相应调整挂钩指标基数。调整方法如下:
(1)新建铁路
运量按交付运营(临管)当年的计划运量并考虑实际情况核定;工资总额按核定的职工平均人数和平均工资核定;运输收入按交付运营时核定的计划数核定。对交付运营(临管)当年核定的运量与设计近期运量之间的差额,应按每条新线的实际情况制定运量增长的比例系数,随着运量
的增长按系数相应调整到设计近期水平,对运输收入也相应调整。
(2)营业铁路改造项目:
①新建复线和铁路电气化(包括随电气化技改项目)以及部定大、中型技术改造项目。工资总额按交付运营当中核定增加职工平均人数和平均工资核定。换算周转量和运输收入原则上按该新建铁路所在分局上年运输人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运输人员全员人均运输收入额,与核定增加的职
工平均人数分别计算,并相应调整换算周转量和运输收入基数。
②客运、货运、客技站以及主要为本局服务的地区性编组站投产,原则上不调整工资总额基数;路网性编组站和较大的客运、货运、客技站投产,按交付运营当年核定增加的职工平均人数、工资总额的30—70%调整工资总额基数。
③新建货车车辆段、机械保温段、新增机械保温车按投产当年核定增加的职工平均人数和平均工资调整工资总额基数。
3、新增路外厂、矿企业专用线代办维修人员,当年按铁道部批准增加人数的工资总额在挂钩工资总额基数外单列,下年度按上年批准人数核定的平均工资计算的工资总额,核入工资总额基数。
4、变更跨局机车交路、旅客列车乘务和新开跨局旅客列车所需人员的工资总额,由部统一调整。
5、路局间管界调整,由相关局按照调整后换算周转量、运输收入和人员工资的变化情况作相应调整。
6、国务院批准的重大经济改革和工资改革措施对经济效益和工资影响较大时,经国家批准后另行解决。
四、考核指标
为保证完成国家计划,保证安全,对下列指标进行考核。
1、必须全面完成铁道部下达的货物发送量、煤炭发送量、晋煤外运量计划,对完不成者不发给新增效益工资。
2、必须全面完成铁道部下达的运输成本计划,视完成情况按《关于发布铁路运输成本节奖超罚暂行办法的通知》(铁劳〔1991〕129号)第四条规定予以奖、罚。


3、发生行车责任重大、大事故,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金额的比例(最多10%)扣减当年挂钩应提工资。发生职工伤亡事故,按铁道部(84)铁劳人字1878号文件第四条规定罚款数额的50%扣减当年挂钩应提工资。
五、挂钩工资总额的结算
当年挂钩应提工资总额=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新增效益工资+其他工资



其中:
1、新增效益工资=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当年实际完成的换算周转量增长幅度
+当年运输收入增加额×5%+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
×铁道部实行“工效”挂钩范围的企业的当年新增效益工资
增长幅度×30%×各铁路局综合换算劳动生产率系数



新增效益工资比核定的基数增长幅度较大时,对新增效益工资按下述规定进行结算:
新增效益工资比工资总额基数增长10%(含10%)以内全部结算;超过10~15%(含15%)部分按80%结算;超过15%以上部分按60%结算。
2、其他工资:
(1)按考核指标增减的工资,其中运输成本考核奖罚在年度财务决算后结算。
(2)按铁道部(92)铁劳字521号文规定应提取的提成奖。
(3)铁道部发给的一次性奖。
(4)当年接收的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部定大中型投产项目增人等实际发生的工资。
(5)当年部批准增加的路外厂、矿企业专用线代办维修人员的工资。
3、按挂钩指标和考核指标结算和工资总额比核定的基数减少时,减少的工资总额最多不超过核定的工资总额基数的20%。
4、部定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大、中型项目培训人员不属“工效”挂钩范围,其工资按铁道部有关规定办理。
5、遇有特大自然灾害等,对运输生产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工资总额时,经国家批准另行解决。
6、工资总额结算时,各铁路局应填报《铁路企业“工效”挂钩指标完成情况表》及《铁路企业“工效”挂钩工资结算表》一式四份报铁道部,由劳动工资司代部办理批复手续。
六、工资总额的预提
工资总额在年度结算前,各铁路局可根据本单位挂钩指标增长情况按月预提工资,但使用时应留有余地。年终结算时,当年预提的工资总额小于结算的工资总额时,节余的工资总额转入工资增长基金;大于结算的工资总额时,在下年度工资总额结算中扣除,并不得列入当年成本。
工资增长基金允许在年度之间调剂使用,以丰补歉。
七、富余人员的安置
实行“工效”挂钩后,原则上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在部核定的包干人数以内,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出来的人员,从岗位抽调出来,首先支援部定新建、扩建和改建大、中型项目,在培训期间,其工资可按铁道部规定办理;其次发展第三产业,从事多种经营,这些人员的
工资待遇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原则不允许执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其工资由多种经营单位列支;再次可支援集体所有制单位,发展集体经济,其工资可由集体单位列支。上述人员在原单位的工资总额基数不减。
未从主业生产岗位划出或转产、停产单位的人员,其工资仍由“工效”挂钩的工资中列支。
八、搞好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
根据本办法的原则精神,结合本局的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原工资包干办法,将“工效”挂钩办法落实到各单位,并报部备案。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
职工个人的工资分配,是工资分配领域中的最终分配,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不搞平均主义。要向生产第一线的苦、脏、累、险和技术复杂责任重大的工种倾斜。
九、实行“工效”挂钩后,工资总额的发放要严格执行“双控”政策,当年工资支付能力大于工资总额计划时,按部下达的计划执行。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追加工资总额计划时,须按劳动工资计划管理程序报批。当年工资支付能力小于工资总额计划时,按工资支付能力发放,各单位工资
基金严禁出现赤字。同时,要加强工资基金的管理,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职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要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实行“工效”挂钩的运输企业对当政府的有关工资、津贴、补贴等规定,按国家和铁道部的有关规定办理。
十、实行“工效”挂钩,严禁弄虚作假,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制度。
本办法自一九九二年度起试行。原铁道部下发的《铁路运输企业换算吨公里工资含量包干实施细则》(铁人劳〔1989〕152号)废止。



1992年8月31日

关于执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执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现将执行《目录》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从事《目录》内符合相关条件和技术标准及国家投资管理相关规定、于2008年1月1日后经批准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其投资经营的所得,自该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是指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后所取得的第一笔收入。  

  二、企业同时从事不在《目录》范围内的项目取得的所得,应与享受优惠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所得分开核算,并合理分摊期间费用,没有分开核算的,不得享受上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三、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不得享受上述企业所得税优惠。

  四、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情况,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适时对《目录》内的项目进行调整和修订,并在报国务院批准后对《目录》进行更新。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二○○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